-->

北京文博会签约额958亿元 “文化+”新成果竞相涌现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杨学聪  发布时间:2016-10-31 14:36

  原标题:“文化+”新成果竞相涌现

 

  

北京文博会签约额958亿元 “文化+”新成果竞相涌现(图1)

  10月30日下午,历时4天的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主场活动圆满落幕。据不完全统计,本届文博会期间,来自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界及相关业界的近200万人次参与,共签署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交易、艺术品交易、银企合作等协议总金额958.33亿元。

  与往届相比,这届规模更大,高端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特色十分明显的北京文博会,共吸引来自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界及相关业界的近200万人次,参与了展览会、推介交易、论坛会议、创意体验及分会场百余场次活动。

  原创内容产业化生机勃勃

  走进设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文博会主展场,各种令人惊艳的文化创意产品琳琅满面。这里集中展示的文化产品,挖掘出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并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特别是大批老字号、非遗变身时尚典范,创造了非遗产业化传承新模式。

  今年5月,有“中国布鞋第一家”之称的内联升与光线传媒合作推出“大鱼海棠”系列,传承中国手艺的工匠与潜心制作国产动画的工匠,携手在传承中创新。布鞋设计师们从国产动漫精品《大鱼海棠》中获得灵感,创作了该系列6款作品——鲲的剪影、海棠花、海水(两种)、鱼纹(两种)。没想到,这次跨界合作,让做传统中国布鞋的内联升收获了时尚元素,意想不到地走红。

  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联展中的获奖产品,则把高大上的文物转化为日常用品。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陆羽茶具套装、内蒙古博物院的蒙古族公仔娃娃系列、南京博物院的民国女性系列等,都是近年博物馆开发创新的代表性成果。

  聚焦出现在文博会上的内容产业,不难发现大批原创品牌正在崛起。中国线装图书文化产业发展联盟推出的大批国学精品令人惊叹;字里行间、雨枫书馆重点展示的当代出版读物让人驻足;北京国际电影节、2016北京电视剧精品展新作迭出;拍摄2000多部影视作品、出产了近半数票房过亿的国产大片的北京怀柔,展示出“中国影都”的风采。

  “文化+”助产业转型升级

  每年的北京文博会,都是观察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窗口。从本届文博会看,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教育……以“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成果、新业态,成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同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成为文化产业的新热点,正在深刻改变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方式。

  本届文博会处处可见VR的身影。游戏平台“文化寻宝”是国内首创的亲子互动文化教育平台,融合VR、AR等展现手段,构建互联网+文教的新形式;在北京海淀、昌平展区,VR重现了圆明园、十三陵盛景;新闻出版与广播电影电视展区首次设立VR体验区,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在中关村VR产业园,一批全国最优质的VR产业创新资源已完成聚集,正在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虚拟现实创新中心。

  文化+旅游催生了大量的旅游新业态。全球第一VR动景平台“塔购”成为中欧“一带一路”智慧商旅的协同平台;全球首创的出境旅行智能搜索引擎“妙计旅行”,可以定制最优旅行方案并打包成可供购买的实际行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感运动品牌“爱动”,开创了全新的健身模式;专业移动健身App Keep,具有健身、跑步、电商三大功能,可以随时随地应用。

  “文化+”的火爆,也体现在本届文博会的签约、成交数据中。本届文博会上,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交易、艺术品交易、银企合作等协议总金额达958.33亿元。文化科技类项目签约额超过三分之一,显示出“文化+科技”引领文化创新的鲜明特色;而设计创意类项目占总签约额的15%,则体现着原创内容产业的勃勃生机;贸易类项目签约额占比27%,比上一届增加一倍以上。今秋,中华文化“走出去”硕果累累。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