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自己的语言呈现中国电影
编剧汪海林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中磊
阿里影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强
日前,中国、美国和韩国3国电影导演、编剧和投资人齐聚中国电影投资高峰论坛,论道中国电影。中国导演冯小刚,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中磊,阿里影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强,美国著名电影演员、制片人迈克尔·道格拉斯,韩国导演金成洙、杨佑硕等悉数到场,从观众、人才、资本等多个角度,探讨好莱坞的经验和中国电影的产业化之路。
多元作品培育成熟观众
张强是从传统电影人转型做互联网影业的,但他说,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电影,都改变不了观众进电影院看电影这个事实。这决定了互联网在电影里是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角,所以要回到电影的本质。
另一方面,张强也认为中国观众正在多年的市场培育中渐趋成熟,很多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票房越来越低迷,人们对依赖特效的大片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个趋势非常明显。经过电影市场的不断淘选,今天的观众已经不止被场面所吸引。国庆档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的走红,就说明中国观众越来越回归好故事,对表面的特效和浮华不是很买账,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成熟。
据与会嘉宾介绍,当今中国电影银幕数量已经朝4万块迈进,电影市场份额奔向500亿元人民币,这些都已经接近美国水平。在这种高度商业化的背景下,坚持讲述中国故事,发挥电影的艺术特质,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则尤为重要。
编剧芦苇认为,电影从本质上讲是由个体完成的,每个艺术家的个性对电影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好莱坞的强大,一是自己价值观的坚守,二是商业功能的充分发展。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应该是借鉴好莱坞的发展轨迹,用自己的语言呈现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需要“蓝翔技校”
田羽生是中国的“80后”导演,他坦言在走出校园到有自己的作品之间经过了漫长的苦闷期。他说,好莱坞的学校教育是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但中国不是,而是学历教育,让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创作有人文关怀的电影几乎不可能,中间缺少了一个环节。
王中磊也介绍,在洛杉矶,除了大中小型公司的集聚之外,全美最好的学校一半以上都集聚于此,大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有机会到工作室学习、当助理,这些实战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在毕业的时候完成成熟的影片和广告片。好莱坞电影教学的专业化程度更是非同一般,王中磊的女儿在洛杉矶学习,有时整整一堂课上,同学们都在学习如何缠好电线。
缺乏电影专业技术人才,也是冯小刚多年做电影的体会。他说,以100人的剧组计算,其中可能有5到6名导演或编剧,但是其他90%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比如道具设计和布置、化妆易容等,专业技术缺口非常大。以特效化妆为例,目前采用的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手段,但好莱坞已经能够非常轻松地把小青年化妆成老年人。
“我觉得我们特别需要电影的‘蓝翔技校’,帮助我们培养一些电影技工,为我们自己的电影产业服务。”冯小刚说。
面向市场打造全民电影
“我是反对只针对年轻人拍电影的,全部电影人针对1亿多‘90后’拍电影是非常危险的。”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编剧汪海林说。
他讲述的正是当下中国电影中青春片大流行,诸多影片主打年轻观众的现状。“我的父母现在退休了,每个月和朋友聚会一次,活动是看电影。我希望能把这些观众留住,拍全民电影。”汪海林说。
在向好莱坞学习经验、走向电影产业化的道路上,韩国电影的步伐相对稳健。导演杨佑硕说,产业化需要的是分工。观众在成长和进步,其需求也在不断细化和演变。中国、韩国都有数千年的历史,电影的责任是很大的。所以中国电影今后应该考虑到这样的变化,更多地展现反映社会的议题,多研究、多了解观众。
在中国电影发展早期,导演和制片人曾经历过艰难的“找钱”阶段,而今电影投资成为大热门,电影创作与资本的关系也引发讨论。田羽生认为,资本的作用不应该只是哄抢,而是培养。
云峰基金董事总经理夏晓燕说,投资人看电影产业,不仅要看好故事,还要看好制作,只有好的作品才能够打动人心,好作品的基础是科技和人才。“今年电影的发展,就是打动人心的平民化、多元化的概念。”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