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于世相外 藏于智慧间——读《隐藏的杠杆》有感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24 09:03

  文/戴军

  读完《隐藏的杠杆》一书后,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和启发是,在实现理想、事业、财富、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同时该选取什么样的事业态度和方法路径。

  《隐藏的杠杆》以关注财富和成功为经纬铺展内容,既有分析探讨、观点阐述性文字,也有古今中外鲜活案例的列举,更不乏作者王业群的个人经历和体验感受。整体上看,该书清新悦目,雅致素净,装帧、设计、插图、排版都颇为考究。《隐藏的杠杆》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司空见惯的作品小辑,或味无新觉的心灵鸡汤,而是一部关于财富和成功的观察与思考的书籍。里面收录的文章内容不多,但篇篇有味,或反弹琵琶,逆向思维,或小中见大,见微知著,或举一反三,旁征博引,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如同和智者对话,与长者谈心,可谓受益匪浅。

  此书之前,我也读到过王业群见诸报刊的不少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有文化情怀的人。大凡足迹所到之处,都是受情怀驱使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决然而去,而且回来后一定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注入笔端。去湖北咸宁,走访干校旧址,留下《苦难的沼泽地》,他谈的是历史;去河南开封,重游龙亭旧地,留下《京华春梦汴河东》,他谈的是诗词;去湖北黄梅,登临弘法道场,留下《东山西山两禅寺》,他谈的是佛教;去江苏无锡,拜谒大师故居,留下《钱钟书与无锡钱氏》,他谈的是文学……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中国教育上的问题,病根不在校园内和教育系统中,在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偏差,主要就是普遍实行着的双重价值判断标准,而双重性,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蒙面性”。他认为,一个文化经营者能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具不具备第一眼就能识别具有重要挖掘潜质的文化资源的能力,是否真正具备这种特殊品质,是一个文化经营者入门的第一考。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这句话是成立的。因为只有善知,才能真正获得合乎实际情况的结论,人们过河应既摸石头,也架桥梁,研究问题既重视调查、考察,更重视科学论证分析和逻辑思考推理。

  书中有一篇文章谈到,在他的过往经历中,曾有将《清明上河图》搬上舞台的打算。可见作者是一个有奇思妙想的人。他的逆向思维和反向思考会让你脑洞大开。比如,拿破仑说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认为此话并不确切,不如改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更有道理;阿基米德说的“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世界,”他又认为不如改为“如果寻找到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世界。”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他通过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分析,认为书中没有黄金屋。他还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典故,套用到商品经济领域,原本喻为“水”和“舟”的人民和政权置换成了企业和市场。其它如出自其口的“上帝(客户或消费者)可以塑造而不是一味迎合;文物资源可以开发利用;越是不熟悉越可能成功;经商的最高境界不是人去找钱,而是钱来找人;说发呆是一种境界,就等于说闲也是一种境界。”等,都是能给人醍醐灌顶的奇思妙想。

  既便是谈到人才问题,作者同样深具洞见,认为,其实我们往往并不缺人才,缺的是发现人才。人才成长的土壤很重要,不要一谈人才,就说引进,为什么不从自己身边发现和培养?人才成长有个过程,理论训练固然重要,但更能出人才的是实践。很多真知灼见,不出在大人物那里,而是在普通人手上。基于部队经历,他认为千万不要小看了偏僻和不起眼地方的人物,那里往往藏着龙,卧着虎,不经意就会蹦出重要人才。要给人才诞生的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人才。

  重新品读《隐藏的杠杆》,细看封面上的一行小字:关于财富和成功的观察与思考。我想,这样的一本书对既无财富更不成功的我,虽然是如获至宝,却也不敢奢望立马就能找到通往财富和成功的杠杆。不过,在通往财富与成功的路上,想必我已是收获颇多。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