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由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残联共同推进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在京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盲人公共文化服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国现有1700多万盲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渴望阅读,对于通过阅读学习技能、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甚至比正常人更加强烈。但长期以来,受制于到馆困难、资源不足,能够定期到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接受服务的盲人并不多。数字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为打破这一困境带来了机遇。今年5月,在中宣部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5部门经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就联合推进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达成共识。
这项工程分成3个部分:一是构建“盲人阅读融合出版与传播平台”,生产精准化的电子盲文、数字有声读物,形成按摩知识库、盲人百科知识库、心理学和康复医学专题资源库等盲人急需的内容创新产品,通过互联网向盲人推送;二是依托全国400家设有盲人阅览室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向盲人出借20万台具备上网功能的智能听书机;三是依托全国100所盲人教育机构,免费向盲生出借1000台盲文电脑和盲文电子显示器,帮助盲生更好地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刚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的覃丽测试了两个月的盲人数字阅读终端,感到非常方便:一是书多;二是具备学习模式,在阅读盲文专业书籍时可以一字一句慢慢地仔细听,可以做笔记。覃丽说,其实现在盲人读电子书已经很普及了,平时听书,用手机都很方便,现在国家推出盲人数字阅读工程一定会促进盲人阅读,会有更多的盲人走出黑暗,走进书里五彩斑斓的世界。
安徽省图书馆是首批接受并安装了智能听书机的省级图书馆。馆长林旭东介绍说,安徽目前有79.2万名盲人,虽然省馆设立有盲人阅览室,有文化志愿者为盲人送书上门等服务,但是盲人读者到馆困难、盲人阅读资源较少等现实问题仍然存在,如何进一步发挥文化助盲的作用,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急需补齐的“短板”。林旭东说,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有效克服盲人阅读的障碍,另一方面随着资源的增多会吸引更多盲人读者走进图书馆。
北京市盲人学校六年级学生王雅琪对记者说,自己平时最喜欢的就是读书。“因为眼睛不好,我不能随心所欲地到处行走,但阅读给了我一个无比辽阔、自在遨游的天地。”王雅琪说,现在她和同学们除了“看”传统的纸质版盲文图书,还开始阅读盲文有声书和盲文电子书,听书机、点显器、助视器等设备在盲人读者中已经很普及了。她认为,现在通过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可以免费借阅阅读终端,将来“看”书就会更方便了,“这是我们得到的最厚重的爱。”
据文化部统计,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设置的盲人阅览室座席已达23800多个,盲文图书藏量近90万册,视听文献约1600多万册。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少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等新技术手段,为盲人提供阅读服务的能力还比较有限。
文化部副部长张旭说,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为深入做好盲人阅读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他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共图书馆要加大投入,增加智能听书机等设备的数量,扩大盲人阅读服务覆盖面;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设备,策划符合当地盲人实际需求的特色阅读活动,让更多盲人共享阅读之美。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15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