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阳下读《撒哈拉的故事》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作者:宾静凤  发布时间:2017-10-20 09:46

  立春过后,乡村的气温不仅昼夜温差更大了,斜风细雨也一并尾随而来。早上起来不是看到地面湿漉漉的,就是听到窗外雨声滴答滴答地响,风雨一齐袭来,湿冷的很,让人很是留恋那个暖暖的被窝。

  绵绵细雨过后,天气回转,便有了午后的暖阳。一见阳光,我的心情乐开了花,立马搬了一张椅子一张凳子往楼顶跑,左手捧茶水右手拿一袋零食,我认为一切都足够让我舒服之后,全身放松的躺在椅子上。阳光并不是很刺眼,我仰望着湛蓝的天空,一朵朵白云是那么的休闲,犹如一团团轻盈的棉絮,随风慢慢地移动。

  阳光的暖意直抵心间,我的脚丫子在阳光照射下,暖洋洋。想起刷微博时,看到有人推荐名人著作,其中有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我并不陌生,初中同桌让我看过一眼之后,就喜欢上了这本书。只是当时年少并未细读深思,当我在楼顶重新看这一本书时,我已经被她真个性和勇敢、大胆、机智还有心地善良等品质深深吸引,还有她书中所描述的迥异风俗民情。

  《撒哈拉的故事》开篇就是三毛母亲给她写的一封信,母亲信中既矛盾又操心的言语,尽是关心与担心三毛撒哈拉之行,偏远荒凉简陋的小屋,废物利用布置成王国;经历了恶劣的沙漠环境和身体上的疾病;长久的沙漠生活,使她成为了一个极度享受孤独的悠闲乡下人。

  《撒哈拉的故事》每一篇章写的内容,我都极度感兴趣并被平实叙述的言语,无所畏惧的勇敢,并不失小聪明小心机情节所吸引。沙漠中的饭店,我喜欢三毛随心所欲又不失严谨的生活态度。做家事十分痛恨,却喜欢煮菜,做的中国菜起的中国名把我逗笑了,把先生和上司忽悠的团团转,小日子过得甚是欢喜。很平常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在撒哈拉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悬壶济世一篇讲述了三毛自己随身带的一大纸盒药,凭着自己自治自好的用药经验给当地穷苦的沙哈拉威人治病。“终日藏在面纱下的当地妇女情愿病死也不能给男医生看。”看到这句话,我想到了中国古代封建传统思想,残害了不少女性。小时候,以为只是中国才会有这种封建传统思想,殊不知,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有烙印般的封建传统思想。中国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三寸金莲,深闺人”等等,古诗词反映出中国古代封建的传统思想,四个字就是男尊女卑。没想到撒哈拉沙哈拉威人的女性更是封建传统,连生病都不能去看医生,原因是不能给男医生看。有个小病小痒只能自己忍着,大病重病的话就只能等死。

  三毛的邻居姑卡十岁,快要出嫁了。出嫁前半个月,她的大腿内长了一个红色的疖子,原本只有一个铜板那么大。第二天再看时,疖子肿的如核桃一般大了,女孩子痛得躺在地上的破席呻吟。但她的父母亲很坚决的说不能给医生看,三毛于心不忍,给她服消炎药,还用了中国药书上看来的老法子,治好了她。一连医好当地几个人后,三毛也就成为了当地的神医,谁家有病人必找她。

  三毛的善良、乐观,受到当地人的尊敬,而她闲来无事在家开了一个免费女子学校,教女孩、妇女算术。顺带当了小病小痛医师和兽医,她在沙漠的生活一点也不无聊和枯燥,总做着有趣又吸引人的事。

  娃娃新娘一篇讲述了十岁新娘姑卡结婚的礼俗,以及当地的风俗。十岁的新娘,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中国古代有童养媳。先送聘礼再嫁女,与中国的婚俗没什么不同。聘礼二十万西币合台币十三万多,但女婿婚后在岳父家住满六天。迎亲过程有一个风俗就是新郎新娘互掐,新娘哭声在大漠空中回响,这样的婚俗在作者和我的眼里都难以接受,但当地人却敬重的很,还说结婚不挣扎,事后要被人笑的,真是一本正经的找虐。婚礼婚俗庆祝一共举行六天,每天都是吃吃喝喝,唱歌击鼓到半夜。

  看到三毛荒山之夜这一篇章时,看得真是心惊胆战,荷西陷在泥沼中,没有任何救助工具的三毛急的团团转,看到沙漠中有车灯,以为有希望了,光亮来了。却被沙哈拉威三个禽兽追着沙漠跑,最后用自己的机智甩掉吉普车,救出了在泥沼被冻僵的荷西。看到他们在寒冷的夜晚经历着接近死亡的事,很佩服他们的勇气,患难见真情一点也没错。

  在沙漠有很多有趣又新鲜的事,三毛的好奇心,使她不断发现当地人的一些奇怪的习惯。她觉得很好笑,很新鲜,比如“灌水洗澡”。

  三毛和荷西的抓鱼经历,卖鱼的过程;还有在沙漠中布置自己简陋的家;拿棺材板废物利用,也能把家装饰成王国;被病魔缠上接近死亡;沙漠考驾照……在沙漠日常化的生活,在三毛的笔下是那么的感人,平凡真实的生活琐事,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让人敬佩。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