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少儿演艺作品多次登上全国性舞台,不断塑造和树立了东莞少儿文艺队伍的品牌。比如《一起飞采摘阳光》《百花闹春》《苗儿青稻穗黄》《盛开的桃花》《卖火柴的小女孩花木兰》《木偶奇遇记》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多都得益于东莞市从政府层面设立重点少儿文艺创作基地对人才人的凝聚和培养。经过多年的探索,这些团体创作氛围活跃,成为东莞文化艺术强有力的后备军。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文艺创作基地建设,培育具有较强聚集性和示范性的文艺创作基地品牌,推动东莞市少儿艺术发展,2017年12月26日上午,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莞城区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和东莞(莞城)少儿器乐创作基地承办的2017年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少儿类)经验交流会在东莞市莞城步步高小学举行。来自全市的少儿类重点文艺创作基地负责人齐聚一堂,展开经验交流分享,取长补短。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李粤梅,莞城街道人大联络委主任张建均,以及全市8个少儿文艺创作基地负责人等约2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截止2017年8月,在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审批授予的41个重点文艺创作基地中,各种少儿文艺创作基地就约占据五分之一的比例,比如莞城少儿舞蹈创作基地、虎门少儿演艺创作基地、麻涌少儿粤剧曲艺创作基地、南城少儿中英文戏剧创作基地、莞城音乐剧创作基地等文艺团体。
在26日上午的经验交流会上,东莞(莞城)少儿音乐剧创作基地、东莞(虎门)少儿演艺创作基地、东莞(麻涌)少儿粤剧曲艺创作基地等3个基地负责人交流创作思路及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工作经验。
在经验交流座谈过程中,与会人员对“艺术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形成了共识。大家认为,在义务教育期间,需要创造条件让每个中小学生都能亲身参与艺术体验,感受审美教育的魅力,注重美育对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东莞(莞城)少儿音乐剧创作基地负责人黄旭珍介绍,2015年,莞城英文实验学校为了更好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品牌特色学校,(莞城)少儿音乐剧创作基地根据同名经典童话故事创作一部大型儿童音乐剧《木偶奇遇记》。本剧的所有演员都来自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的在校学生,通过全校师生共读《木偶奇遇记》,引导孩子们在故事中寻找合适自己的角色并报名参加海选,老师们将艺术表演、教育戏剧渗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再进行层层选拔,最终确定演出人员,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进行排练。
虎门少儿演艺创作基地,于2014年由东莞市文广新局授牌成立。在此之前,虎门少儿演艺虽然说是多点开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没有一个像样的集中的培训场所及领头人,少儿演艺总难以登上一个新台阶。为了预防虎门演艺事业的断层现象出现,身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及副研究馆员的张超,着手挑起了这个担子,并以满腔热忱,全身心地扑在虎门少儿演艺创作的工作上。平时,少儿演绎创作基地合唱班的同学们通过清唱、击鼓、拍打纸杯和击掌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日常的学习内容和训练模式,他们动听的童声让不少观众沉醉在这场听觉盛宴中。
东莞(麻涌)少儿粤剧曲艺创作基地负责人是黄日辉、曾镇安夫妇。2013年10月,麻涌镇成立了小英雄少儿粤剧团,并邀请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小神鹰、倪惠英、麦嘉、胡涓涓等人和小英雄戏班传人曾镇安等名师担任辅导教师。剧团现有5至12岁团员近200名,每天下午四点都要进行粤剧曲艺方面的学习、培训和排演,同时,还将不定期组织该镇少儿业余粤剧团进行对外演出,以丰富小演员们的舞台经验。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李粤梅在交流会上作了讲话。她指出,对于青少年学生群体,用艺术教育的方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艺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李粤梅指出,“东莞特别需要优秀的儿童作品,只要有好的作品便会有好的市场。”为此,她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能创作一批具有东莞本土特色的艺术作品。二是希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作活动常态化发展。三是希望能够打造一批优秀的艺术精品为东莞加分。
(毕中林 吴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