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拍卖行借网络搜索混迹市场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04 14:05

  原标题:伪拍卖行借网络搜索混迹市场

  

伪拍卖行借网络搜索混迹市场(图1)

  近日,王先生有些藏品急于出手,但苦于没有渠道,所以通过网上搜索寻求委托,未曾想到遇到的几乎都是没有经营资质的伪拍卖行,接下来的一系列遭遇让他愤怒不已,鉴定费、评估费、图录费、运输费、招商费、服务费,甚至还有流拍费,各种骗术层出不穷。值得警惕的是,他的遭遇只不过是当下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有业内人士指出,类似事件的频发,主要是普通民众对真假拍卖行缺乏甄别能力,容易陷入“高价成交”等诱惑性陷阱。与此同时,这一现象也折射出市场监管的缺位。

  搜索引擎

  成伪拍卖行生存土壤

  在网上搜索“拍卖”这一关键词,瞬间跳出9260万个词条,搜索关键词“拍卖公司”,也会有2560万个词条。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保利、嘉德、匡时这样的正规一线大拍卖公司在搜索页面都只能排到五名之外,排在前列的是大汉国际艺术品交易集团等公司,按照《拍卖法》的规定,具有拍卖资质的企业全称中均须出现“拍卖”字样,否则属于伪拍卖行。即便输入“保利拍卖”、“嘉德拍卖”这样的关键词,显示在最前面的依然是一些从未听说过的公司。

  其实,一些正规的拍卖公司对于这种现象也是深恶痛绝。不愿具名的某拍卖公司负责人透露,曾经与相关搜索引擎人员谈及此事,对方声称搜索显示顺序是按照竞价排名,每年需要缴纳相当数额的费用才能显示在前列。因为要求数额比较大,最终此事不了了之。但对于普通收藏公众来说,对于真假拍卖行的甄别难度可想而知,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中招。

  王先生是民间收藏大军中的一员,他多年来一直有收藏的习惯,书画、瓷器、古玩杂项、古钱币等都有涉猎,但大都是普通的藏品。收藏多年后逐渐财力不支,希望能够把一部分藏品变现。然而,民间普通藏品想上拍谈何容易?大的正规拍卖行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一般不会上拍这样的低端拍品,他在北京寻找了几家大的拍卖行都吃了闭门羹。

  现实找不到渠道,就从网上寻找,这是很多普通大众的选择。然而,他在网上搜索的时候,一些没有经营资质的伪拍卖行就隐藏在其中,甚至排在前列。点击进入,这类网站一般会立即弹出QQ交谈或者客服的对话页面。一旦开始洽谈合作,距离各种陷阱就不远了。

  伎俩层出不穷

  委托拍卖要擦亮双眼

  王先生通过网上搜索找到了数家“拍卖行”,还专程去了一次上海。对于王先生在市面上不过千元左右的“民国袁大头银元”,新球国际有限公司的一位自称是周经理的人表示可以上拍,并给出了150万元的估价,但同时强调如果流拍,需要按估价的1%缴纳流拍费。还有拍卖行表示,王先生带去的藏品都可以上拍,但是要先交1.8万元鉴定费。甚至还有一家自称是上海苏富比,说是为英国总部征集,是要运输到英国去拍卖的,所以需要卖家承担运输费和服务费。折腾一圈下来之后,王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这一行水太深,不敢再轻易尝试。

  实际上,正是民间的一些普通藏品很难上拍,给了伪拍卖行可乘之机。近年来,这些伪拍卖行的骗术也是花样百出,很多藏家上当受骗的最大原因主要是迷信对方开出的诱惑性条件。同时,因为大多属于合同纠纷,后期维权难度很大,且周期比较长,不少藏家深受其苦。

  对此,中国拍卖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表示,这类“拍卖行”,尤其是李鬼拍卖行的频频出现,让正规经营的拍卖行面临很大困扰,也让社会对拍卖业产生误读和曲解。为拍卖业创造一个良好、有序的行业环境,这也是中拍协持续发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名单、《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的初衷。另外,藏家也要抵住诱惑,在参与拍卖之前,一定要认清拍卖公司的经营资质。她同时提醒,正规拍卖公司在拍前是不会收取费用的。

  规范之路

  依然任重道远

  从市场层面来看,伪拍卖行的欺骗对象一般是普通的收藏爱好者。他们对于收藏有一腔热情,但对市场和拍卖领域的知识了解不够,甚至一心想靠拍卖藏品发财,很容易落入精心编织的陷阱,成为不良用心者的“猎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规定,设立拍卖企业均须经商务主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审核许可,并获得拍卖经营许可证。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其他资产拍卖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从这个条款可以看出,名称里只有文化、交流、展览等字眼的公司都不具备拍卖资质。同时,要警惕虚高估价和拍前收费。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伪拍卖行不具有拍卖经营资质,所以签订的合同往往是“服务协议”,而正规的拍卖公司签订的应该是“委托拍卖合同”。

  对于市场上出现的伪拍卖行问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也一直呼吁禁止拍前收费和任何形式的假拍,有关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欧阳树英表示,“《拍卖法》的适用范围要扩大,目前的适用范围只是境内的拍卖企业,而不是所有经营性拍卖活动。也就是说法律对非拍卖企业的假拍卖活动是没有约束效力的,这种适用范围的模糊为市场混乱提供了空间。除此之外,中拍协一直在完善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希望在协会的努力下,让拍卖行业朝着更规范、对市场更有信心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