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镇巴,草长莺飞,生机勃勃;
7月的镇巴,群贤毕至,文芳流韵。
7月5日,由陕西省作家协会、汉中市文联以及中共镇巴县委、镇巴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镇巴籍作家刘德寿同志散文新作《班城散记》、《风从巴山来》作品研讨会和首届镇巴县扶贫征文颁奖活动在镇巴山城举行。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一行出席并指导作品研讨会和颁奖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还有著名作家朱鸿先生,著名诗人、评论家沈奇先生,《文化艺术报》总编刘龙先生,《各界导报》总编远村先生以及汉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巴县委书记赵勇健、镇巴县人民政府县长叶稳太、副县长李妮以及陕西文艺界人士共120余人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由陕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李子白先生主持。主持人宣读了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张虹,陕西省书协副主席王改民,陕西交通大学教授、著名书法理论大师钟明善先生,原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李成海先生发来贺信。
镇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妮致词。她说:近年来,镇巴县坚持文化强县战略,深入推进核心价值凝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精品塑造、文化传承保护工程。“镇巴民歌”及“镇巴渔鼓、镇巴唢呐、端公戏、苗乡刺绣”先后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镇巴县被命名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全国文化先进县通过文化部复查并继续保留荣誉称号,镇巴民歌《太阳出来眯眯笑》、《山歌子啥好听》、《正月是新春》选入了全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先后出版发行了《青春无悔》《大巴山纪事》《过街楼》《镇巴史话》《班城散记》《风从巴山来》等文艺著作40余部,涌现出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作家,根据胡建华、刘德寿创作的电影剧本《风雨天池寺》已拍成电影并于2016年在全国上映,刘德寿、王兵创作的第二部红色经典电影《青鹤观》也即将开拍。
著名诗人、评论家沈奇先生高度评价了刘德寿同志散文:“笃成率性接地气,将人文情怀生命体验和人生思考有机的融合一体,有感而发,不作势,不装腔,快人快语,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质,是永不褪色的有机食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西师大文学院教授朱鸿先生对刘德寿同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创作出版两本体量厚重的散文集并成功召开作品研讨会表示了极大的欣慰,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敏锐感悟和时不待我的创作紧迫感。同时,刘德寿的散文在语言上赋予饱满、健朗的艺术魅力,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感情充沛,有极强的生命体验、人生思考和对生活的向往憧憬,作家本人能够从一些细微的精致而附着于大体验,继而向上、向外、向更高的境界发散。是陕西散文乃至于当代散文的一道不可忽视的创作引领。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龙云作了题为“走不出的镇巴”的发言:他认为刘德寿同志通过这两部散文集,成为了镇巴的宣传者、推广者、呐喊者,导游者。字里行间散发着作者对镇巴这片故土的强烈感情和无比热爱。同时,作者在作品中涵盖的那种亲情、友情、尤其是浓浓的祖孙情,以及在经济建设中人为的对生态环境的叩问同样表示了深沉的关爱和诉求,感人,细腻,发人深省。
著名作家、诗人、书画家、《各界导报》杂志总编远村先生在研讨会上说:德寿的散文写历史、写人情、写风物,信手拈来,不落俗套,展现了镇巴这片土地的神秘感,以饱满的激情和诗意般的语言讴歌、赞美这片土地,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文化艺术报》总编刘龙先生说,这样高规格的作品研讨会,是陕西文坛的一大盛事和丰硕成果。对此,《文化艺术报》将不惜版面、责无旁贷、大刀阔斧地给予宣传、推介和关爱。
著名诗人、作家、汉中市作协主席李汉荣先生随后作了《文学与还乡》的发言:德寿先生是一位梦游者和记梦者,他的梦是山水之梦、故园之梦、还乡之梦,他写的班城苍桑、镇巴山水、故园情思,把深情的回忆和细密的眷顾,都寄托在那些陡峭而温暖的山山岭岭,在诗意和情意之间,置身与古典和现代之间,在情思丰厚、血脉交织的文字里,既飘逸着他的浪漫诗情,也流淌着他的现实诗情,构建出连绵不断的乡情和乡愁。
《班城散记》《风从巴山来》作者刘德寿同志致答谢词时说:感谢平凹主席和众多文化名流出席新书研讨会并发言,作家是人民喂养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家的母乳源来自于故乡,来自于基层,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广袤而神奇的乡村沃土。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文艺工作,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无不闪烁着文艺的独立特行和思想光辉。因此,文艺创作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民间行为。所以,我为故乡立传,其实是在为时代立传,为民族立传,目的是为故乡今非昔比的崛起呐喊,是为民生的疾苦,民意的呼唤,民族的富阜所尽的绵薄之力。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在发言中谈到:首先,刘德寿先生能够邀请到省内外如此之多的重量级艺术界朋友让人刮目相看、令人肃然起敬,也能说明德寿的为人处事和人品人格。在自己和德寿相处的十多年里,交情一直很好,足见其个人魅力;其次从内容而言,德寿写故乡、家园、风物、人情,涉猎如此之广,足见其见识、境界和学养;第三,在写法上,德寿能够由一点涉及到其他各个方面,类似与杂说,旁逸博取、大开大合,融抒情、议论、描写、记叙为一体,具有散文诗、朗诵诗的特点,同时将古今中外、艺术论、哲学、美学溶为一体,具有不可小视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两部作品的开篇有气势,起到了勾魂摄魄的作用,给人的整体感觉不是一只鸟在鸣叫而是一群鸟在森林里合奏。最后,贾平凹主席也婉转的指出了作品的不足之处:激情有余而细腻不足,粗狂豪放有余而婉约唯美欠缺,需在细节上留心,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不宜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感悟和体会。
活动最后举办了首届镇巴县扶贫征文颁奖活动。2016年以来,镇巴县扶贫办、文广旅局、文联在全县开展了“精准扶贫在路上”主题征文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深入乡村扶贫一线采风,创作了一大批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了全县贫困镇村发生的喜人变迁,热情讴歌了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风貌。征文活动共征集到各类文艺作品146 余篇,择优在地方文艺刊物《山之魂》杂志刊发30多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10余篇。经评审委员会评定,共 11篇文章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与会领导分别为每位获奖作者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出人预料的是,获得一、二等奖的三位作者和驻村书记唐智波、张娜同志主动放弃丰厚的奖金,纷纷将自己的劳动成果用于任重道远的扶贫事业。
研讨会结束,贾平凹主席一行先后到镇巴渔渡溶洞、镇巴宣纸文化产业园、镇巴县文化馆进行了参观交流和采风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镇巴的本土文艺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一定会更加务实的扎根于镇巴这片神奇的沃土,通过各种艺术表达方式,再出新成果、再出精品力作,让“镇巴文化”这张名片在新的时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袁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