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粤剧演员给中学生讲述“粤剧与咏春”
“戏曲进校园”走进万江中学,学生们大呼过瘾
“戏曲进校园”走进万江中学,学生们大呼过瘾
粤剧和咏春有什么关系?知道二者的渊源对于欣赏粤剧曲艺又有怎样的帮助呢?4月22日下午,在万江中学体育馆,数百名中学生带着好奇心聆听了一堂以《粤剧与咏春》为主题的“戏曲进校园”演讲。演讲老师为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二团文武生,现任广东粤剧院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彭庆华。
“戏曲进校园”是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东莞粤剧发展中心推动实施的粤剧曲艺文化传承与普及推广方式。
粤剧和咏春有“姻亲”关系
彭庆华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他也是广州咏春拳的传承人。
彭庆华在演讲中提到,咏春也称红船咏春。红船,是粤剧演员在去表演时乘坐的船。迄今为止,咏春拳几大流派的祖师,都属红船子弟。随着粤曲表演艺术的发展,粤剧前辈艺术家将咏春拳元素融入到粤剧表演中,形成了独特的粤剧南派武打表演风格。
彭庆华以生动风趣的演讲方式,向学生们讲述了粤剧和咏春的“姻亲”关系、粤剧“四功四法”和中国武术“八法”的相似之处,以及咏春拳在粤剧表演中的艺术夸张及粤剧南派武打风格等内容。为了展现原汁原味的岭南文化风采,彭庆华全程使用粤语讲解,让全场同学听得有滋有味,不时掌声迭起,欢笑连连。
粤剧讲究“四功四法”,即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和中国武术的“八法”,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本就有着一定相似之处。只是在舞台表演对的过程中,粤剧根据咏春拳法在招式、力量、时间和速度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夸张。为了凸显这一规律,彭庆华现场示范表演了《武松大闹狮子楼》片段中的动作特征,并结合多媒体视频播放,展现了精彩的对打,后空翻、扫腿等动作,让观众不时拍手叫好。
粤剧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
彭庆华认为,粤剧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它的特点就是兼收并蓄,不断吸收有益的东西。为了让学生们提高对咏春拳和粤剧的兴趣,他现场邀请了20名学生上台互动,传授咏春拳的基本动作要领,让学生们大呼过瘾。
尤其是演讲末尾时,彭庆华对着木人桩展示了一番音乐鼓点和咏春拳的完美融合,缓急有序、刚劲有力,将这次别具一格的演讲活动引向沸点高潮。
“我在戏剧上的各种创新和突破,为的就是把粤剧放到你们面前。我希望能通过这些改变来推广粤剧,让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彭庆华说。
演讲结束后,来自广东粤剧院的两名专业演员身着古装,演绎了一段折子戏《帝女花之香夭》经典片段,让学生感受粤曲另一番魅力。散场时,众多学们围着彭庆华与其他演员一一合影、握手、并索要签名。不少学生们反映,这是一场非常生动精彩的粤剧进校园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兴趣,让他们对粤曲艺术拉近了距离。
让年轻人心里播下粤剧的“种子”
当天下午,参加本次活动的东莞粤剧发展中心负责人陈映荷表示,东莞推进“粤剧进校园”的目的除了传承和发展粤剧之外,更是希望让年轻人的心里播下粤剧曲艺的“种子”,在内心深处真正对粤剧文化魅力产生向往和热爱,从而引起年轻一代人对广东精神、对传统文化深入关注和思考。
据了解,为了让传统粤剧艺术重新焕发光彩,解决粤剧曲艺人才断层的问题,近些年,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大力推广“戏曲进校园”活动,并举办多种类型的公益戏曲培训班、鼓励少儿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类戏曲赛事等,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粤剧曲艺新苗。
截至目前,东莞“戏曲进校园”已成功进驻全市22所小学,让有兴趣的学生学习粤剧曲艺的身段课、表演课、音乐课等,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青少年粤剧爱好者,并在省乃至国家级的比赛上取得亮眼成绩。
(中林 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