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素描:美食·味蕾·记忆

来源:人民网 作者:卢妍莹  发布时间:2016-11-07 14:41

  原标题:美食·味蕾·记忆(留学素描)

  南半球的冬天和家乡南京的腊月相比,气温显得温和得多,但也许是由于季节相反,这里的冬天缺了北半球寒冬里五彩斑斓的圣诞装饰,更缺少了临近农历新年时街上蒸汽腾腾的发糕。所以总觉得遥遥无期,没有盼头。来到墨尔本的第6个年头,我已经习惯了这里阴晴不定的天气,晴天出门也一定要带上雨具,而雨天必然是湿漉漉的一整天。又逢周末一个阴沉的下午,我躺在沙发上翻开散文集,读着读着,来澳大利亚多年的我思绪翩跹。

  时光倒转到4年前,2012年澳大利亚的秋冬也许是我留学早期最温暖最惬意的时光,当时我们三个朋友同住一个屋檐下,每当夜幕降临,涵子切菜洗菜,我掌厨,最后慧慧洗锅刷碗。热腾腾的一大锅乱炖,最后总会被扫荡一空。我们住的地方是印度区,走在路上常常能闻到咖喱味儿。因而咖喱有时也会成为我们厨房的主角。总之,那段日子我们一起拖着小车,总是兴奋无比地去买菜。买完菜,我们还会一起构思晚上回去怎么做。厨房的香味儿还常常会引来隔壁的猫咪。

  美食、味蕾还有记忆,这些交织在一起,就是生活的一大部分。从前想到食物,无非是我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比如粽子要吃有肉的,豆花要喝咸的。现在看来,每一份记忆里的美食都包含一段回忆和情感,也始终离不开曾经一起分享的人。我们都爱妈妈的味道,这是因为离家前的许多年里,妈妈的味道伴随着我们成长,虽然我们作为学子漂洋过海,不能带上家人,但是家里厨房的味道早就变成了味蕾的密码,时刻伴随着我们。而现在每次与几个好友围坐桌旁共进晚餐,桌上的美食也是我们友谊的见证。

  我是标准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员”,除了初高中是在同一个区读的,每换一个学校都是越换越远。大学毕业后,我与家的距离从一小时四十分钟的动车换成了现在15个小时的飞机。不过,虽然在国外,我总觉得和家乡南京的距离早已是一个永恒的常量。只要我想家了,立刻可以打包收拾行装。听起来很任性,但其实作为一名留学生,最熟悉的地方,除了住处附近时常光顾的超市,恐怕就是机场了。这里汇聚了我无数的记忆——拥抱、泪水、疲惫、期待的目光,而我始终是穿梭其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每一次的归来都是以离别收场。细想留学生活也是如此,呈现在脑海中的,不过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片段,正如我那曾经散落在厨房、饭桌、课堂以及机场的记忆。是否这些记忆的碎片就会被遗忘,被挤出我们当下的日子呢?倒也未必。有的时候,只需要一个气息或一个味道,就能把这些片段连缀在一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07日 第 06 版)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