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1月1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重要部署。中央政治局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集体学习。此次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勾勒出了中国文化外交的路线图,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
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中华文化走出去效果显著。“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节”等大型对外文化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举办,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双轮驱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为我国在政府间文化合作机制和国际组织以及多边活动中争取了主导权、话语权,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打下了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构建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配合总体外交大局的官方文化交流,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角色。文化交流的内在理念与强调“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深刻契合。在中美、中英、中欧、中印尼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以及中俄、中德等双边文化磋商机制推动下,中国与欧盟、东盟、上合组织及世界多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密切。如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中埃文化年”“中卡文化年”等重大文化年节活动的举办,大大增强了中华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连续3年举办的“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为维护区域稳定与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文化部牵头,多部委共同举办的海外“欢乐春节”活动明显增容,2016年共在14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举办了2100多项文化活动,海外受众超过2.5亿人次,显示出巨大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的第三个年头,我国与丝路沿线国家文化领域的交流互动愈加频繁。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以及各类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广泛开展,勾勒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壮美图景。
如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所说: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价值。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理解我们的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念,应当是我们的不懈追求。要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突出思想内涵、彰显价值观念,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近年来,思想对话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抓手,文化部举办的“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东方文化研究计划”在国内外学术界、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夯实了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的对话平台。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独特平台,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是我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今年,西巴尔干地区首家中国文化中心——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奠基,雅典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揭牌,金边中国文化之家更名为金边中国文化中心。文化部与地方、企业共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探索也随之更进一步。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由文化部与山东省政府合作共建。金边中国文化中心则由文化部与云南省委宣传部、昆明新知集团合作共建,是首家由文化部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显而易见的是,地方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宏伟事业中来。通过“部省合作”,文化部与地方各省区市形成合力,地方对外文化工作思路更清晰,定位更准确。此框架下,文化部实际上成为一个枢纽,架起了连通全国各地文化资源、信息、平台的共享网络,有效推动了各方资源的整合,形成了“一盘棋”的局面。“部省合作”的效果突出表现在地方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合作上。其不但丰富了文化中心的活动内容,也为地方文化走出去搭建了平台。在文化部的指导下,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与国内多个省市建立了合作关系,由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提供活动场地,国内各省市文化部门提供展览、演出、讲座、报告会等项目资源,合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同时也应看到,一些早已有之的难题亟待破解、一些空白需要填补。如民间、社会对于走出去的热情仍有待释放。民间文化交流往往更多样、更灵活,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民间参与文化走出去的热情随之激增。有关方面或可通过政策手段、财税手段、法律手段进一步鼓励社会参与文化走出去,尝试采取较为具体的准入机制、审定程序、责任制度、负面清单等多种方式、手段,鼓励、引导、整合,促动民间力量发挥作用。
文化走出去的有关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也有待开展。目前,走出去相关研究零星分散,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如中华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华文化走出去对于全球治理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系统而有力的阐释。构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文化走出去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对其目的、方式、方法、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将为文化走出去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撑,推动其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发展。
此外,在文化传播渠道上,还应重视新媒体,融入信息生活。移动端媒体、互联网等的交互性、及时性和虚拟性特征,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文化折扣”。策划、开发、推出一些“线上”对外文化艺术活动,推动对外文化传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钟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