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杂志社记者 盛学友
今年过年,有两个人,让我惦念着,一个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一个是癌症患者。她们在鸡年新春之际,给我拜年,给我祝福,与众不同。
常秀英老人:如果不是你,我活不到现在啊
“小盛,过年好啊!”
2017年1月30日,正月初三,上午10时许,我给一位老人打电话拜年。刚拨通电话,还没等我说话,电话那头便兴冲冲地给我拜年了,祝我鸡年吉祥,万事如意。
这位老人生活在哈尔滨,今年79岁了,是一位4个孩子的母亲,如今只有儿子活着,3个女儿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她就是我从1994年3月8日开始关注至今已经关注了23年之久的包氏姐妹的母亲常秀英。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
1973年,包俊艳9岁,她父亲包祖荣,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离开人世,那一年,包祖荣39岁。年轻守寡的母亲常秀英,含辛茹苦地把三女一男4个孩子拉扯到大。
1994年,包俊艳的两个姐姐包俊清、包俊华,也因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在一个星期内,相继死亡,死时,包俊华35岁,包俊华33岁。
运动神经元疾病,世界上五大绝症之一,这种疾病患者,全身肌肉萎缩,最后窒息而亡。这种病人被称为“渐冻人”。
和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一样,包俊艳也是这样的“渐冻人”。
2003年3月,包俊艳又患上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这种家族遗传性不治之症,在包氏家族中,我知道的是,4代人中有12人发病,包俊艳发病较晚,活着的时间最长——8年。
2011年6月22日13时,47岁的包俊艳离开了人世。据她母亲常秀英讲,头天晚上,她睡得很香,就这样一直没醒来——她走得很安详,没受太多罪,也享受了人间关爱。她和两个姐姐,在天堂聚首。
命运多舛的常秀英老人,只剩儿子、儿媳和孙女相依为命。
1994年3月8日,妇女节那天,自由撰稿人身份的我,摔伤的左臂缠着绷带,骑着一辆两轮小摩托,来到常秀英家采访这个不幸的家庭。
当时,常秀英的大女儿包俊清、二女儿包俊华都在同一个医院住院,60多岁的常秀英老人每天轮流照顾两个女儿,为二女儿挤压胸部做人工呼吸……
那个年代,还没有互联网。
我采访后,写出近万字的长文,找打字社打字后,将稿子通过邮局邮寄给法制日报、羊城晚报等多家报社,并附上一封信,告诉编辑,我不要稿费了,只想让编辑同志尽快发表文章,为了挽救这个不幸的家庭……
很快,稿子在《法制日报》“婚姻与家庭”版整版刊发,《羊城晚报》也用半个版的版面予以刊发……全国很多报纸都刊发了我的这篇文章。
《法制日报》“婚姻与家庭”版的编辑给我回信说,“我认为我够善良的了,没想到你比我还善良”,后来,我和这位编辑成了好朋友——不幸的是,这位编辑隐患癌症不幸英年早逝。
我的报道立即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也感到哈尔滨采访了这个不幸家庭,并很快播出。
包氏姐妹收到各地两万多元的捐款,我在医院帮助常秀英老人一一给爱心人士回信表示感谢,并到处帮助包氏姐妹联系医生、寻找偏方……
最后,还是没有挽回包氏姐妹的生命,姐俩儿在一个星期里,先后离开人世,尸体火化后,骨灰存放在一个地方,并且相邻,“姐妹俩在另外一个世界,也算是有个伴儿”。
姐俩儿去世、尸体火化、骨灰安葬,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不到一周时间,白发人送走的是两个亲生女儿……
这一切,我都亲历了,再加上过度劳累,我一下子也病倒了,住进了姐俩儿住过的那个医院,常秀英老人还要照顾我……
包俊清、包俊华去世后,我经常到老人家看望老人。后来,我到了北京工作、生活,但只要回哈尔滨,还是都要到老人家去看望她。
常秀英的三女儿包俊艳发病后,我到老人家去的次数稍多一些——要对这个家庭进行跟踪报道。
对包俊艳发病后的报道,我以《“渐冻人”的绝唱》为题,在《法律与生活》杂志做了封面报道,两万多字的文章,也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反响——这个时候,是2007年10月,互联网已经开始普及了,包括香港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纷纷予以转载。
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组看到了我的报道,和我联系后,我又带他们到哈尔滨采访。2008年2月25日,央视《共同关注》以《好好活着》为题,播放了这个专题节目。
后来,包俊艳病情加重,我帮助出常秀英老人联系助养院,联系哈尔滨市社保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解决了包俊艳的低保问题……
再后来,我和包俊艳的弟妹一起,到哈尔滨市政府办公厅、民政局、社保局等部门,送锦旗,感谢各级政府部门对这个不幸家庭的帮助与关照……
最后,包俊艳还是追随她的两个姐姐而去……
包俊艳去世后,我仍然一如既往,只要有机会去哈尔滨,就去看望这位不幸但又很坚强的常秀英老人,给老人家买点水果、奶粉之类的,也留点零花钱给她。
逢年过节,打电话问候,必不可少。在她的意识里,她把我当做了她自家的亲人。而我,也把她当成自己的老人。
鸡年春节到了,又到了拜年的时候,她急切地不容我先说话,先给我拜年问好,老人家告诉我,她今年都79岁了,“如果不是你,我活不到现在啊,小盛!”
2007年那会儿,她患有高血压、心肌梗塞,“突然有一天,我心梗犯了,被送到医院抢救,差点没死了,我还以为看不着小艳(包俊艳)了呢,没想到把她‘送走’了”,老人说,“我寻思着我也就将就(活)个三、四年吧,没想到,我还越活越硬朗了”,电话那头,是爽朗的笑声。
在这位老人心中,我是她的一个精神支柱。无论高兴地事儿,还是烦心的事儿,她都喜欢跟我念叨念叨,“跟你说话,心里舒坦”。
我问她身体咋样?她说,比前些年好多了,身子骨硬朗着呢,“只是啊,有时候,想你啊,小盛,你是我家的恩人哪!”
她说,她身子骨硬朗,啥都能干,不想老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不方便,老是给孩子添麻烦,“我想回老房子住,一个人能照顾自己”。
当老人的,都是这样——见不到孩子,老想孩子,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了,却又不忍心给孩子添麻烦。
老人说,人一上岁数,就好怀旧,“老想着你帮我家的那些事儿”。我说,没啥,都是人之常情,你老人家不容易。
老人希望我能有机会常到她家去坐坐,唠唠嗑,叙叙旧。我说好的,只要有机会去哈尔滨,一定去看望老人家。电话那头,她乐得合不拢嘴。
过年了,喜事多——老人还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张代芹的官司,终审也赢了,过了春节,那个房子就过户给张代芹了,张代芹就能拿到房本了。
张代芹:你是我终生的贵人啊
2017年鸡年春节来临之际,张代芹也给我微信拜年了,祝我新年快乐,事业有成,天天开心。
张代芹是常秀英老人的大姐姐的一个女儿,1958年出生,是一位癌症患者。
我认识张代芹,是常秀英老人介绍的——当时,张代芹在打一场离婚析产官司,一审法院一直久拖不决,我当时正好在哈尔滨采访,老人领着张代芹找到了我,让我关注关注她这个案子——那天,是2014年6月22日。
就这样,我开始关注张代芹这个离婚析产案。
张代芹2010年10月23日第一次开始起诉的这起离婚纠纷案,在我的过问下,进展较为顺利,而且胜诉了——判决离婚,其中一套63.48平方米的房子归张代芹所有,判决生效后15日内被告配合张代芹办理更名过户手续。
2014年12月4日,上午8点多钟,张代芹从一审法院的法官手里拿到判决书,随即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
2014年12月4日,可是个好日子。
2014年11月1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而此前在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告诉张代芹,你这个案件,胜诉了,而且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第一个宪法日拿到了这个判决书,“可喜可贺啊!值得纪念啊!”
但是,一审判决书无法送达给被告。我又多次打电话督促法官赶紧依法送达,原告毕竟是一位癌症患者,一直在化疗,时间不等人。
最终,在2014年年底,一审判决书总算送达给了被告。
2015年1月13日,被告向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当然,上诉,是当事人的法定权利。
对于患有癌症并一直在做化疗的张代芹来说,开庭以及开庭后等待终审判决的每一天,都是非常痛苦的煎熬,“一个离婚案,咋就久拖不决呢?”
在二审期间,也发生了很多故事。
2015年6月30日下午,我给哈尔滨市中院法官打电话,询问该案进展情况,希望能够尽快依法作出判决。
2016年7月7日,张代芹收到了哈尔滨市中院通过邮局EMS邮寄的2016年5月16日就已作出的终审判决书——该判决驳回被告上诉,维持原判,“盛老师,我彻底赢了!”
从被告2015年1月13日提出上诉,到张代芹2016年7月7日收到终审判决书,整整过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
还好,张代芹的生命力和意志力,非常顽强!
接到终审判决后,张代芹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2016年11月16日,哈市房管部门依据生效判决在报纸上公告注销原被告名下的房屋所有权证书。
“2月20日下午,房产就可以改到我的名下了”,2月1日下午,张代芹在微信里给我留言说,“六、七年的‘抗战’,终于胜利了,是盛老师关注的结果,你是我终生的贵人啊!”
张代芹得知我和她二姨常秀英通话了,在微信里给我了留语音说:“这回我也有家了,你来哈尔滨,一定到我家来住,我给你做几个小菜。”她的声音,有些发喘。
张代芹告诉我,2016年12月7日,她差点死了,都进医院ICU了,医院也下了病危通知书,“我命大,活过来了,但是一个多月发烧了3次,后来又住了一段时间院,元旦才出院”。
她的几个朋友去越南旅游,给她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不接电话,也不回信息,“后来才知道我住了ICU了,就对我说,阎王爷把你判错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把你发回人间重审,等二十年以后再审你吧”。
“我这个人,心大,命大,从2011年做手术,至今都过了6年了。”张代芹虽然说话有点发喘,但她还是笑得很开心,“如果不是盛老师帮助,我气都会被气死了,哪还能等到今天呀!”
2011年4月12日,宫颈癌晚期的张代芹,在医院做了手术,医生说最多还能活半年,如今,6年过去了,活得却很好,“医生说我,简直是奇迹”。
无论是常秀英老人,还是癌症患者张代芹,在鸡年新春祝福中,她们都希望我能到她们家坐坐,唠唠嗑,叙叙旧。
每一年春节我都会收到类似的祝福——那些曾经得到过我帮助的人,念念不忘的是你对他们的恩情——对于我这个记者来说,是莫大的欣慰与鼓舞,也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谢谢你们——我曾经帮助过的人们!
是你们让我体现社会价值,让我有社会成就感——这种认可与认同,是我在新闻之路前行了二三十年今后还要继续行走一辈子且无怨无悔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