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长寿之乡金三角广西东兰县

来源:中国时代文化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07 19:55

 

世界长寿之乡金三角广西东兰县(图1)
 
世界长寿之乡金三角广西东兰县(图2)

广西东兰、巴马、凤山三县被世卫组织评为世界长寿金三角,其中东兰县是长寿老人人口之最。河池是中国获得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全市健在的百岁以上老人838名,其中110岁以上老人28人,每十万人有19.3名百岁以上老人,光绪皇帝曾给巴马县142岁邓诚才老人赠送“惟仁者寿”牌匾。

东兰县位于世界长寿金三角核心区,广西西北部,县域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辖68147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总人口31.19万人。

东兰的县情主要体现在红色老区、绿色生态、金色铜鼓、银色长寿、黑色物产“五大品牌”上。

 红色老区。东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是我国早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韦拔群的故乡,这里留下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宣传革命真理、领导农民革命的光辉足迹。革命战争年代,全县有9000多名革命志士参加红军、赤卫队和地方游击队,有1600多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并锻造成长了韦国清、韦 杰、覃 健、韦祖珍、覃士冕等5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有6300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解放后仅登记在册的东兰革命烈士就达2266人,居广西之首,是全国各县革命烈士平均数的4倍多。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成为推动老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县境内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众多,被称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其中东兰烈士陵园、韦拔群纪念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魁星楼、韦拔群故居等5处红色旅游景点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并整合提升成为国家4A级景区;著名的红色景点还有2013年建成开放的壮乡英雄文化园,重点展示韦国清等从红七、红八军走出来的20位将军的英勇史绩。

绿色生态。东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4.25%,在全市排名第一,广西第四。红水河穿越县境115公里,河谷云蒸霞蔚、如幻似梦,两岸青山雄奇秀丽,嫩山飞龙斗、长乐宫、坡豪湖、巴社山、苏仙岩、第一湾大峡谷和垂钓天堂等奇景迭出;江平风光、泗孟田园、东里三潭、长乐梯田等景色无不美轮美奂。清光绪年间,江浙才女易小妹曾流连东兰山光水色,留下了“盘龙翠水山峦秀,翠水山峦秀远关”的佳句。2010年春节,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莅临东兰视察并赠言“山青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这是总理对东兰的高度概括和评价。香港进源集团广西第一湾国际旅股份有限公司名下目前已建成对外开放的景区有国家4A级景区红水河天下第一湾,坡豪湖国家湿地公园坡豪旅游码头,世界第一宫长乐宫景区。在建的项目有国际康养圣地长乐山(也称巴社山),亚州笫一漂香河漂流,长乐宫温泉酒店等。

金色铜鼓。传世铜鼓是东兰民族文化中的奇珍异宝,有一句话说,“世界铜鼓在中国,中国铜鼓在广西,广西铜鼓在东兰”,目前全世界馆藏传世铜鼓2400多面,其中我国馆藏量1400面,广西馆藏量900多面,而东兰县就有612面,约占世界铜鼓收藏量的四分之一,全国藏量近二分之一,堪称中国乃至世界的“铜鼓之乡”。而由铜鼓衍生出的“蚂拐歌圩”“春榔棍舞”“铜鼓舞”“猴鼓舞”等民俗文化精品,以古朴粗犷、豪放传神而享誉国内外,东兰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铜鼓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东兰蚂拐艺术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铜鼓舞》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银色康寿。东兰是东巴凤世界长寿金三角的核心区,在东巴凤长寿金三角有一条地质断裂带,这条断裂带形成了高达0.58高斯的优质地磁区,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罕见,涛涛红河水流经东兰都被磁化成弱碱性,也使东兰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每立方厘米高达39万个。独特的地理结构构成了闻名国内外的长寿带,目前,全县健在百岁老人达91人,每10万人口中拥有百岁寿星23人,远高于世界长寿之乡的评定标准,且百岁寿星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中国长寿之乡”和“全国异地养老基地”。

黑色物产。东兰是一个琳琅满目的长寿食品园,县内物华天宝,特色物产丰富,尤其是以黑糯米、墨米酒、东兰乌鸡、板栗、黑山猪等为代表的黑色物产,不仅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也是颇具盛名的养生圣品。其他像种于峒场的火麻、植于土坡的旱谷、散养河边的麻鸭,产于高山的油茶,放养林下的黑山羊等农作物和禽畜,天然含硒,益于健康、延缓衰老。在东兰,流传这么一句民间俗语“好吃不过兰木米,美女不过江平街”,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兰木米作为国宴用米接待总统。东兰享有“中国板栗之乡” “中国三乌鸡之乡”之美誉。著名作家曹靖华先生曾不禁赞叹:“风物还是东兰好”。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