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馆属于政府部门建设管理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提升大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大众的整体素质。文化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面对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应该得到重视,文化馆的工作更应该得到创新,本文中,简谈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分析其意义,提出创新发展的策略,仅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文化:作用:策略
在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中,文化馆担任了很重要的工作职能,对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馆去有着服务特征,他向人民群众们展示多姿多样的文化特色,与文化产品,同时它还具有着主导的特征。为人民群众文创造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人民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精神文明的领域方面,对人民群众取着有着主导的作用,同时,文化馆的特征还有公共特征,它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平台,使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更加宽广的交流空间。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与此同时,它还具有着教育的职能,有效的宣传我国中国共产党的方针策略,使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的步伐保持高度的一致,最后,文化馆还具有娱乐的职能,文化馆作为重要的活动场所,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娱乐,达到放松群众们身心的目的。
1.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创新发展
1.1完善基础性设施
要不断完善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文化馆工作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对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起来,并进行资金的投入,给予群众们好的服务质服务保证。发挥出文化馆的基本职能。
1.2 完善群众文化管理制度
目前,中国的文化处在高度发展的状态,要实现中国的文化自信就要完善群众管理制度,加上文化馆对于群众文化的管理,促进文化馆日常工作的顺利展开,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能力与业务水平,加强组织合作能力,促进文化馆的群众文化管理。除此之外,文化馆要进行定期的考核,使群众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
1.3 转变观念,实现意识创新
文化馆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转变观念,实现意识到创新。随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文化馆的责任越来重要,要想进一步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就要创新意识,改善观念,实现蜕变,转变工作的理念。加快经济建设,使文化馆在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也要建立物质基础,无论是文化馆的文艺演出,还是娱乐节目,或者是书法展览等都要进行产业规划,积极地推动各项文化是事业的创新变革,转变工作理念,使文化能够满足群众日益所需的文化需要,让群众积极地参与其中,使文化馆具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两种属性。将文化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020年8月10日至31日,本人参与宝安区重点作者美术创作提升推广工程培训班。并在宝安区西乡街道一雍美术馆做了个人汇报展览。本人美术作品参加了2020法国洛里昂--深圳综合材料绘美术作品联展,2020年2月23日在法国洛里昂市政厅开幕。本人还参与第十届全国“群艺杯”、宝安区重点作者美术提升工程培训班汇报展、壮阔四十载奋进新征程宝安政协、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许晓鹏美术作品展等的布展、撤展工作。
1.4打造数字宣传平台
文化馆要打造数字化的宣传平台,要实现数字化的高效发展,由于现如今人们越来越依赖高科技信息技术,所以,文化馆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合高科技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积极地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进行工作的公布与互动。积极引导当地的群众文化,所以,文化馆还要培养具有先进技术的人才,完成信息化的工作内容,打造信息化的服务平台。努力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去宣传文化知识与文化教育,实现数字化宣传平台的建立与发展。
1.5确保文化的精准对接
为了实现文化馆文化宣传服务的精准对接,要对群众文化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进行群众划分,划分少年、青少年、青年、男性、女性、成年人、老人等,进行文化的精准对接,提高文化馆的宣传准确度,提高宣传的效果,加强工作平台的宣传力度,实现与群众文化的精准对接。
2.结束语:综上所述,文化馆属于政府部门建设管理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担任了很重要的工作职能,对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上,要做到完善基础性设施建设,进行资金的投入,给予群众们好的服务质服务保证。 完善群众文化管理制度,促进文化馆的群众文化管理,转变观念,实现意识创新,实现蜕变,使文化能够满足群众日益所需的文化需要,打造数字宣传平台,建立自己的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确保文化的精准对接等等。
【参考文献】
[1]夏铭锺,王洲.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四川省巴中市文化馆“律动巴山”活动品牌案例分析[J].文化月刊,2021(03):32-33.
[2]梁瑞英,金阳.重大疫情防控视域下基层干部执行力提升的“梗阻”及化解之策[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1,23(05):32-35.
作者简介:陈志艺,男,汉族,1973年5月生,广东省惠州人,大专文化。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