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无形见真意——徐树立意象油画赏析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作者:冯智军  发布时间:2017-09-03 20:58
大象无形见真意——徐树立意象油画赏析(图1)
(徐树立)

  在抽象主义绘画发展的谱系中,中国虽然涌现出众多名为抽象主义画家和作品,堪称优秀者却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群体中,能够在作品中自觉融入中国审美与中国元素的更是少之又少,徐树立恰是其中的一员。徐树立的作品,与西方概念下的抽象主义绘画有所不同,他的作品不是对其简单的移植,而是源于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下的写意油画。

  在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状态中,西方艺术各流派的影子和烙印,总是时隐时现。抽象主义绘画与中国传统审美的意象性特征相碰撞,衍生出的意象油画摆脱了对西方艺术亦步亦趋的跟随与模仿,是在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核中,寻找到一个契合点和突破口。正在这种背景下,徐树立的油画有了更广阔的可能性和艺术本身更深远的表现力。

  徐树立的作品在色彩运用上,注重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向度,既谨慎探寻色彩间的微妙和谐,又刻意营造色彩间的对比冲突,在色彩的博弈中寻找着平衡点。这种对色彩内在性格的精准把握,使其作品色彩本身构成的世界,有着欲说还休的意味。在此,色彩语言对其艺术世界的言说,恰如其分。

  另外,徐树立的作品,还擅长借用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肌理表现语言。在油与色的溶解渗化流淌中,在不同材料自身属性的综合运用里,种种不确定因素被徐树立强有力地控制为画面上的耐人品味之处。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对材料肌理效果的迷恋,又脱离了为肌理效果而肌理的窠臼,从而让材料自身在画面上生发。

  作为意象油画,徐树立的作品并非完全抛却作为对象的物和形,在他的作品中,仍然依稀可见各种自然风景的原型。只是这种形不是来自对自然的呆板抄袭,而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体悟,将自然之物的表象与内心之意象相融,并通过油画的艺术语言表现特质,显现为属于徐树立自己的自然风景。

  徐树立今天的意象油画背后,是其长期写实绘画训练的凝练积淀。在徐树立的早期作品里,可以看到对自然物象严谨地刻画,也可以看到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不同风格的尝试。只是其对中国传统审美意象的思考和探索,让他逐渐寻找到更适合其情感表达的方式。所以在其用笔中,那大胆狂放处可见中国画用笔所追求的苍劲有力;在用色上,那强烈灿烂处呈现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的质朴纯真。

  纵观徐树立的抽象作品,虽然用的是西方油画的表现形式,也隐含和借用了西方现代艺术形式构成的元素,但作品内核却彰显着中国式的审美。从而其作品虽然有着对形式美的追求,但远离了唯形式至上的形式主义,是基于对物象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展示了中国艺术内敛与张力交织的魅力。“大象无形”这一传统审美范畴,在徐树立的艺术世界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冯智军)

 

   徐树立创作感悟

  我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对中国书画有所了解,因此在闲暇之余,拿起笔来写写画画。另外对音乐文学也非常喜爱,应该说是个艺术痴迷者。人类对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一件艺术品的从创作,到评测过程很难。首先要区分工艺品与艺术品之间的差别,达到艺术品的层面是不容易的,艺术品是创作者用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的。 真实的情感来源于创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意象、对幻觉的感悟。中国画论中的形神、气韵、气势、空白、骨法用笔等与西方油画艺术画论中的透视学、艺术解剖学、色彩学、素描相融合,是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中才有可能达到。艺术品必须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的,有意境的,有精神层面的产物,能够打动人的心灵,与人产生沟通,相通融为一体的畅游之享受。

 

  徐树立先生简介

  2012年,徐树立画家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内设展厅作品,受到业内同行的肯定。
  2014年入编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编辑的《一代书画大师》大型画册。
  2014年入选神州杂志社《人民功勋艺术家》特辑画册
  2015年被录入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高级人才库。
  2015年入编中国邮政《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邮册》
  2016年12月应邀参加由文化部批准的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展览。
  徐树立油画作品曾多次被《中国文化报》《文化月刊》《世界知识画报》、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中国新闻网等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刊登报道。

 

  作品欣赏:

 

大象无形见真意——徐树立意象油画赏析(图2)
《宝山之春》
大象无形见真意——徐树立意象油画赏析(图3)
《巅峰》
大象无形见真意——徐树立意象油画赏析(图4)
《多娇》
大象无形见真意——徐树立意象油画赏析(图5)
《草原牧歌》
大象无形见真意——徐树立意象油画赏析(图6)
《出升的太阳》
大象无形见真意——徐树立意象油画赏析(图7)
《春江》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