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为东莞大岭山把脉文化发展路径

来源:中国时代文化网 作者:毕中林 钟定智  发布时间:2017-12-15 23:29
       华南革命老区东莞市大岭山镇,近年来依托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史,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推出了多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艺精品,树立了工业发达地区基层单位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的特色品牌。
       大岭山镇红色文化、合唱文化、广场文化、莞香文化、家具文化等特色文化底蕴深厚。如何推动文化事业在未来取得更大发展,12月13日上午,大岭山镇邀请了国家、省、市各级专家学者十多人在该镇文广中心召开文化工作座谈会,共同为文化发展方向问诊把脉,从发展规划上,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有关精神,提升文化发展内涵,创造更多文化精品和品牌,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专家为东莞大岭山把脉文化发展路径(图1)
       关于近年来文化工作的整体情况,大岭山镇文广中心主任杨继春,从特色文化、文化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向与会专家进行了介绍。
       大岭山镇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文化活动形成品牌,文化精品锻造凸现成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红色文化挖掘成果显著,如2008年组织创作了“大岭山之歌”大型交响组曲,取得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二等奖、音乐一等奖的好成绩。2016年,大岭山又根据东江纵队革命母亲李淑桓的题材,组织创作了广播剧《火凤凰》,作品获得广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大岭山以东江纵队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和许多的民间故事,都值得我们文艺家进行文艺创作。这些宝贵的本土题材可以充分挖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赖房千认为,“大岭山经过多年的文艺创作探索,也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相信大岭山以后在文艺创作方面,会有非常优秀的作品创作出来。也可以通过优秀的作品,让大岭山在全国甚至更广阔的空间,成为一个更响亮的名字”。
        关于如何挖掘大岭山当地题材内容的问题,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秘书长马国华指出,近年来大岭山镇在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是当地政府领导重视。“这次我们来这里开这个研讨会,也是请大家来给他们把脉,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
        如何去打造大岭山本身特有的一些文化现象?马国华说,“只有通过打造本地的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打好大岭山文化建设的基础,对群众文化的建设,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产品或文艺精品引起群众的共鸣,他们才能享受到文化的大餐。”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广东艺术研究所所长梅晓指出,大岭山是东江纵队革命根据地旧址,这里红色文化题材尤其丰富。在挖掘本土革命题材进行艺术创作时,要根据自身的创作力量实际,不一定追求宏大叙事,可以从某些小事件的细节进行深挖,突出独特性。
       专家为东莞大岭山把脉文化发展路径(图2)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团顾问、理事,广州市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艺术总监林原,在座谈会上说,大岭山镇可以利用当前已经取得一定荣誉和成绩的文艺作品,深耕现有题材,并派生开发其他艺术门类的作品样式,突出特色和品牌化。
        岭南画院院长叶向明认为,大岭山镇应抓住当地书法美术创作基础良好的优势,建立创作人才培育的机构,在全市书画艺术领域树立自身的品牌。
        参加座谈会的领导、专家还有东莞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曹永阳、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崔臻和,东莞市文联主席团成员、文联创作部负责人胡磊,东莞理工学院教授严前海、东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秘书长曹玉志等人。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对大岭山镇近年来在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从如何提升大岭山镇文化发展内涵,如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打造大岭山镇文化品牌,如何锻造文化精品等方面建言献策。
           (毕中林  钟定智)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