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莞军”,群芳争艳春天里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作者:毕中林 谢莲秀 廖杏子  发布时间:2017-01-21 22:51

  ——东莞市举办文艺界人士迎春座谈会共谋未来发展 

“文艺莞军”,群芳争艳春天里(图1)
“东莞市文艺界人士座谈会”在东莞市文联举行

  中国文化观察网讯(记者毕中林 通讯员 谢莲秀 廖杏子)1月19日下午,“东莞市文艺界人士迎春座谈会”在东莞市文联举行。东莞市文联主席周汉标在座谈会上表示,市文联围绕市委宣传部提出的“力争5年内推出10部在全国产生影响的东莞题材作品;力争5年内培育打造10个立足本土、辐射市外的文艺活动品牌;力争5年内造就10位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有影响的德艺双馨名家”的工作目标,东莞市文联繁荣文艺工作的重点目标是实现“三大突破”,即在丰富城市精神、提升东莞形象、培育城市气质上取得突破。

“文艺莞军”,群芳争艳春天里(图2)
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在座谈会上讲话

  出席“东莞市文艺界人士座谈会”的有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曹永阳,市文联党组书记潘朝明,市文联主席周汉标,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宋媛等领导以及东莞40多位文艺界代表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宋媛主持。

  审时度势 把握新时期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座谈会上,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他寄语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代会、中国作协九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联系东莞实际,积极开创东莞文艺工作新局面。杨晓棠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东莞文艺事业所取得的成绩。他认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和国家领导历来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代会、中国作协九代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是新时期加强文艺工作、繁荣文艺事业的指导纲领。全市文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新时期文艺创作的重要性,紧密联系东莞实际,积极开创东莞文艺工作新局面。努力锻造出有历史传承力、现实感召力,在全省有张扬力、在全国有竞争力的东莞标志性文艺精品。

  锐意进取 推动东莞文艺大繁荣大发展

“文艺莞军”,群芳争艳春天里(图3)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潘朝明讲话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潘朝明在讲话谈到,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文艺创作的重要性,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主题鲜明、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激情满怀、催人奋进。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也为我们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迎来了美好的春天。潘朝明结合东莞文联的具体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期望各位文艺家们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我们艺术活动当中去,为实现东莞市委提出的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艺莞军”,群芳争艳春天里(图4)
东莞市文联主席周汉标讲话

  东莞市文联主席周汉标简要回顾近期文联工作,强调了市文联“十三五”期间文艺繁荣计划和工作思路,提出重点目标要在丰富城市精神上取得突破,在提升东莞形象上取得突破,在培育城市气质上取得突破。挖掘东莞人勇于担当的东莞精神,弘扬东莞“敢为人先”的城市品格,提炼出百折不挠的东莞风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中国精神这个灵魂,大力提倡创新发展,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努力实施好东莞文艺“飘香”“繁星”“传薪”“扎根”“筑巢”五大行动。周汉标认为,“文艺的春天已经来临,随着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我们文艺进军的号角也已经吹响。希望东莞的文艺家早播种、勤耕耘,为东莞文艺的繁荣,点燃激情,放飞梦想”。

  天高任鸟飞 文艺恰逢最好的时代

  与会的老一辈文艺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经验,分享了各自的艺术经历和感悟。书法家岑诒立表示,综观东莞近年的文艺政策、文联的工作思路和长远规划,相信东莞文艺的春天就会到来,让东莞的大地享受春天的温暖。希望东莞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与宣传,在主要的媒体平台发布东莞历史文化、文艺的作品,展示东莞文艺创作。戏曲家袁润澄表示,回到文联感觉耳目一新,内心很振奋,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传达,以及文联新规划都很振奋人心。“不知不觉自己在文艺路上走了几十年,最深的感悟是艺术一定要接地气,一定回归人民,一定贴近生活。”

  诗人温雄谈到,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同时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学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比如说,在某个旅游景区,有座张飞庙和张衡庙,老百姓都知道张飞却不知道张衡。张衡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知道的人很少。所以文艺创作者不能孤芳自赏,要提高群众的文化层次和欣赏水平。

  美术家黄泽森表示,这是我们文艺的最好年代,这个年代正是天空任鸟飞的时候,所有有才华的文艺家都会找到自己起飞的地方,关键看我们如何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他还提出东莞市美协未来将主打两个品牌:不一样的东莞和东莞风情,将用五年计划,召集美术家们扎根生活,发现东莞的美,发现不一样的东莞,创作出形象鲜活的艺术作品。同时回归东莞深厚的历史文化,挖掘有意义的题材,培育出有能力的年轻的艺术家。

  艺术情怀 文艺家最可贵的品格

“文艺莞军”,群芳争艳春天里(图5)
著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讲话

  著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认为,艺术家对生活、对人民,都要有深厚的情怀,才能创作出有高度、有深度的好作品,我们要从人性的真善美当中,找出中西合璧的艺术共识。自己在东莞十年的音乐剧之路,取得了成果,也得到了认可,作品走向了全国,走向了国际。他建议在东莞松山湖建立一个亚洲音乐剧制作中心,把亚洲所有制作机构,吸引到松山湖,将来也期望能成立音乐剧学院,因为中国音乐剧教育实际上很零碎,所以应当结合教育,使东莞音乐剧得到长足发展。他同时还建议东莞成立音乐剧协会,大力推动音乐剧的发展,让音乐剧成为东莞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作家陈启文表示,因对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领会比较透,他说关键问题还是要掌握,讲一个现实版的中国故事。陈启文在东莞创作了《虎门销烟》等作品,接下来将全力以赴创作好一部东莞题材的长篇小说,扎扎实实为东莞创作一部自己的用心之作。

“文艺莞军”,群芳争艳春天里(图6)
音乐家崔臻和讲话

  音乐家崔臻和也认为,文艺家创作应当具备三点原则:要有情感,要有特色和创新。民俗学家张铁文表示,东莞风物、民俗和文化都很独特,要多挖掘东莞本土的音乐、文化和艺术,多创作具有东莞元素的文艺作品。作家胡海洋表示,东莞深厚的岭南文化和这方水土孕育了东莞人的朴实、真诚的品格,数十年在扎根东莞,已对我们脚下的土地充满深厚的情感。美术家黄泽森等也表示,艺术作品要感动人,首先要对这个地方有感情,对本土的人有感情,对生你养你的父母有感情,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打动人,没有感情的艺术永远感动不了人。文艺评论家胡磊表示,东莞的许多文艺政策,都走在全国前面,比如名家工作室、名家推广、文联的签约,岭南画院的签约,形成了立体的、多元的综合平台。这些文艺政策出台,多年来吸引一大批人才来到东莞,也推进一大批文化精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反哺一方水土,回报东莞这方水土,思考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搭建平台 推动文艺产业化发展

  摄影家陈锦波认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四句话令人感触最深,我们文艺家就是要有这种担当和责任感。数十年的文艺工作经历,见证东莞文化和东莞文联所走过的路。他建议东莞的文艺能形成产业化,搭建好平台,将美术、书法、摄影、平面艺术等等整体推向市场,培育出成熟的艺术市场,培养有潜质的新人,将他们推向全省,推向全国。

  评论家柳冬妩谈到前不久荷兰汉学家柯雷专程来东莞,了解文史专家杨宝霖关于木鱼歌、木鱼书的研究情况,为他的导师搜集相关资料。因此东莞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做好优秀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他建议“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千场文艺演出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文联、文艺家协会的作用,优化整合下属各协会的优势资源,加强惠民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惠民活动的区域覆盖均衡,艺术门类分布适当。

  摄影家李志良认为,摄影要立足东莞,要有本土的情怀。他表示摄影家协会未来要做两大主体工作,一是东莞制造,展现东莞企业现代的一面,美丽的一面;二是计划把东莞的非遗题材做好,包括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非遗项目,这些都是前辈留下来很珍贵一些东西。我们要整合资源,跨界合作,借桥过河,打造新的品牌。

  本土音乐人赵建华表示,自己在基层文化一线工作,见证东莞从文化活动非常贫乏的状态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希望以后能不能提升文艺造血功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加大文化产业方面资本和媒体平台,打造自己文化创意园区,各种各样的孵化器,各种各样的机构都进入东莞;打造文化品牌、打造宣传IP平台。动漫剧作家王虹虹也表示,希望打造一个专业具备延伸性IP孵化器,与全国需要动漫IP企业建立创新共赢一个合作模式。

  座谈会开得热烈而成功,老中青三代文艺家们畅所欲言,纷纷为东莞的文艺发展建言献策。

  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表示,听了很多有思想、有激情的发言感触很深,他认为通过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碰撞、对接,是种很好的形式,文化的门类很多,这样的交汇融合有助于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百花齐放。

  杨晓棠希望东莞的文艺家们,秉承东莞精神,海纳百川,各种文化艺术、各种思想潮流相互交流碰撞、相互融合。“个人也好,群体也好,都要有一种比较开放的胸怀。我们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看得远,不能是我们手上的一亩三分地,‘顶天’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立地’就是要接地气,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要用好的作品来感染人,熏陶人,影响人,只有接地气的作品才流传久远。”

  东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宋媛期望文艺创作者按照杨晓棠常委的指示,站得高,看得远,接地气,用好的作品感染人、影响人;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地创作文艺精品,推动东莞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