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为期两天的世界汉文化大会在北京大学开幕,来自美国、英国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汉学家、文化相关官员、外交使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近二百余位齐聚一堂,围绕汉文化传统的传承意义、汉文化资源的现代开发与利用、学术与产业的互动、汉文化的国际传播、汉文化产学合作的未来等展开研讨。
据了解,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产学联动推广汉文化”,以发扬中华文化、探索诠释方法、强化理论深度、提出切实建言为宗旨,结合学术与产业为文化之永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方向,并从汉文化的丰富内涵出发,深究学术与产业的弥合与双赢。
何为汉文化?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世界汉学研究中心主任龚鹏程在开幕式上介绍,汉文化的源头是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汉代,汉代形成了较具体的汉文化的基本框架,而基于全世界很多国家了解中国和汉文化的需要,开始关注汉文化,到19世纪形成了正式的学科,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外来的学科。此次研讨会专门邀请了国外多名汉学家,希望通过研讨能从外部往内看、从内部向外看两个角度来探究汉文化的生成、延续、发展,让汉文化的发展更为丰富、更为健全。与此同时,也希望从多学科、跨学科互相综合的角度来进行汉文化的研究。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文化遗产资源的发掘,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原文化部副部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说道,中华民族以汉民族为主体,中华文化以汉文化为主,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由最初的形成到积淀累积和发展的过程中,有非常多值得挖掘的精华。
原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吕凤鼎在致辞中指出:“一个和谐的世界,需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资源。而不同文化所包含着的诸多相似元素,已为今天的对话提供了基础:《周易》中的“与时偕行”,《中庸》中的“道不远人”,《论语》中的“和而不同”,《进学解》中的“异曲同工”,以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因势而通”等,在中华文明中都可以找到共通的表述。”
世界汉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海明说,文化既仰望星空又根植大地,既映照过去又关照未来。只有始终贴近百姓、融入生活,文化才能绽放出熠熠生辉的恒久光芒。
“希望通过这次产学联动研讨会,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关心汉文化的发展。”龚鹏程说,过去学术界只做学术的研究,实际上跟汉文化有关的产业非常多,比如茶叶、古琴音乐等,就比如现在讲台上展示的古琴跟瑟,所谓“琴瑟和鸣”,可能大部分人可能没见过瑟,还有中国的音乐礼仪文化,还有茶界、香界,这些跟学术界都可以有更多互动。
在随后的研讨会中,参会的学者们都认为汉文化要实现产学联动应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在信息化时代,应该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汉文化。在对外输出汉文化时,需提前对当地的文化、经济等进行调研,才能够达到汉文化的有效输出与产学联动。
据大会主办方介绍“世界汉字大会、汉学大会、汉文化大会”将于明年5月在汉文化博览园召开,届时,参会人数将达到千人以上。目前,汉文化博览园及所在的兴汉胜境景区,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据介绍,园区内将建有汉文化博览园、汉乐府、城市展览馆、汉苑酒店、蜀道乐园、中央文旅大街、张骞风情园、汉人老家街等景观和设施,重塑汉代辉煌景观,再现汉代璀璨文化。汉文化博览园将成为汉文化活态体验基地,并将成为“世界汉字大会、汉学大会、汉文化大会”的永久地址。(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