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的内涵
理解文化要有整体观。我倾向于用不同文化形态的集合和不同文化层面的组合来看待文化及文化体系。
我们比较多地运用三种文化形态的概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运用文化的整体观来看待文化的体系,不仅要认识上述三种文化形态及其联系,而且还可以从六个层面来认识文化体系。包括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哲学层面的文化,伦理层面的文化,知识层面的文化,艺术层面的文化,民俗层面的文化,等等。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在文化体系中发挥着主导、支配、引领的作用;哲学层面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相联系,是被推崇的民族思维方式;伦理层面的文化,是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行为规范;知识层面的文化体现了学术性和技术性的成果,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艺术层面的文化通过艺术作品和样式来呈现;民俗层面的文化生动地生长在基层、生长在公众的生活之中。艺术层面和民俗层面的文化,发挥着“兴观群怨”的功能作用。
树立文化的整体观,不仅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开阔视野、系统思维和发展观念,而且有利于我们认识不同形态、不同层面、不同时期文化之间的联系,不至于把不同形态、不同时期的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不至于对不同层面的文化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不至于静止、封闭地看待文化现象。
关于文化强国目标
实际上,在小康目标中,除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还有文化建设的目标,或者叫“文化小康”。如果我们作更长时期的考虑,对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视角:一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实现新辉煌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步调相协调。二是在人民富裕的同时,实现精神富有,建设高度文明。这是邓小平同志当年讲“两个文明一起抓”“经济发展起来以后”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三是文化强国需要放在世界范围看。要令世人“所向往,所羡慕”。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讲:“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四是在现代,中华文化要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有人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是中国的经济份额要达到世界的1/3,因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拥有这个份额。现在的水平超过了15%。那么对文化如何估量?或许可以认为,现代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处于前列,与西方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具有广泛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