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万个冷笑话2》:中青年动画,天地有多大?
对于这个夏天绝大多数国内院线片来说,今年恐怕不是一个好年景:前有《战狼2》鲸吞票房,后有《二十二》席卷口碑,其他影片都不幸沦为绿叶。但有一部影片“有幸”成了个例:动画电影《十万个冷笑话2》。
“十冷2”上映仅7天,已斩获近亿票房,基本实现了盈利。比起2015年的前作《十万个冷笑话》最终1.2亿的票房,应该说目前的势头还是喜人的。尤其是在票房巨无霸《战狼2》的“压迫”下,依然取得这样的成绩,作为一部主打“二次元”“怀旧”“吐槽”“梗”等“亚文化”的小众2D动画,可以说是成果骄人了。另一方面,影片口碑也一路走高,目前豆瓣评分7.7,超过了前作的6.3,从“及格线”迈进“良作”行列,对于小众口碑片而言,这或许比票房多卖一两千万更有价值。
和前作一样,“十冷2”依旧充满了标志性的恶搞、致敬、彩蛋、吐槽等元素,辅以“二次元”经典的“搞笑+热血”配方,难能可贵的是,这次影片的表现进一步获得了观众、尤其是挑剔的影评人的首肯,整部片子的“梗”质量更高,笑点的设置也更克制、更高级,如果说前作中还较多存在歇斯底里的“挠脚心”式低级搞笑,“十冷2”的“搞笑品味”可以说整体上了一个台阶:主创们终于把他们的笑话焐热了。
不过,更显著也更可喜的一点变化是:“十冷2”比前作,更加精准地锁定了它的目标观众。
客观而论,前作《十万个冷笑话》在影片定位时,还是有着明显的“全年龄”——或者说,向“低龄化”兼容——的取向,影片叙事和笑点营造始终在考虑低龄观众的接受能力,而得到了不少“幼稚”的批评。而这次的“十冷2”明显更加倾向于“二次元”的“核心观众”和“大龄情怀党”,更多地使用了诸如“被逼相亲”“女司机”“怀旧老歌”等面向二三十岁受众的“梗”,表现的方式也更加含蓄而点到为止。
观影时,坐在笔者身后的小朋友,在影片开场时被“喜羊羊串场”等场面逗得哈哈大笑,但明显没有领悟到羊村长老“我们可是第一个过亿的”这样的“国漫文化梗”;至于到了后面“粒子对撞机和梗对撞机”“黑洞和脑洞”等剧情里,就完全不知所云了。从小观众的反应中,可以窥见“十冷2”在目标观众上的取舍策略。
近年来,从“喜羊羊”“熊出没”到《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再到今年的《大护法》, 成年人对动画产品的消费能力日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国产动画从“低幼向”转向“全年龄向”乃至“成人向”,是一个大的趋势。但是这种“转向”要“转”多少比较合适,依旧是许多国产动漫业者心里打鼓的一个问题。
比如《大圣归来》,走的是全年龄路线,虽然大圣的人设自带80后情怀加成,但整体剧情走向还是向迪士尼式的合家欢看齐。
以“成人动画”为卖点的《大护法》,虽然各方面尺度不小,但是其有些“故作艰深”“故作灰暗”的故事内核,依旧属于青少年的“叛逆期”式审美,相当于日本“青年漫”的路数。
而“十冷2”,片中大量的笑料和“梗”,比如“圣斗士”“蓝精灵”客串、歌曲《牡丹之歌》《阿里巴巴》《爱的奉献》、“相亲梗”等的化用、对《2001太空漫游》《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等的致敬,基本上都属于80后才能听懂的笑点,诸如“3D电影票价贵”之类的吐槽更是社会味儿十足。比起精神内核的年龄划分,这种“梗”的年代感构成了一种更为坚实的鉴赏门槛。想要完全品味“十冷2”的乐趣,观众年龄恐怕要在30岁上下。按照网络流行的年龄划分法,“十冷2”恐怕要划分为“中青年动画”了。
“中年动画”是否危言耸听?绝非如此。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变形金刚系列,最老资格的粉丝年龄早已在40岁以上,是不折不扣的“中年动画IP”,它的吸金能力怕是没人能够质疑。
90年代于国内热播的《机器猫》《七龙珠》等动画,其“情怀粉”也早已奔四。看动画长大的一代、对动画没有偏见的一代、曾经因看动画备受偏见的一代,已经逐步走向中年,而他们对动画的热情与情怀不会因时间减退。处在消费能力最强的年龄,即便只是一部分爱好者,其市场潜力也决不能小觑。
所以说,80后90后、酷爱“玩梗”“吐槽”的“中年二次元粉丝”,能不能支撑起一个细分市场?“十冷2”的表现告诉我们,至少支撑一部片子,可以。这个发现新“蓝海”的战略意义,或许比“十冷2”进步了的玩梗功力,更值得从业者注意。
客观而论,“十冷2”的制作水准并没有跨越式的进步,国产动画帧数低、质感差、分镜缺乏表现力的老毛病依旧,动画工业的体系性落后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但是以目前的票房成绩看,这个IP经过两代作品,算是告别了“暴死”的危险,立住了。而在定位于80、90后观众的“吐槽玩梗动画片”这一细分领域,“十冷”已经拔得了头筹。如果再加以深耕,几年后,一大批三四十岁的观众扶老携幼去支持动画电影,又将会是何等规模的市场?值得期待。(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艺九局工作室 马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