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戏曲进校园粤剧新苗渐成“小戏骨”

来源:中国时代文化网 作者:毕中林  发布时间:2017-12-12 10:29
   
       12月3日晚,东莞市东门广场,第十五届粤剧黄金周正在举行东莞青少年获奖作品展演暨“莞韵乡情”粤剧曲艺交流晚会。与以往几天不同的是,当晚演出的大部分是青少年小演员,他们在舞台上“唱念做打”样样不逊专业演员。舞台下的数千名观众也将广场塞得水泄不通。
       由两位“小戏骨”上演的折子戏《刘胡兰》,感动了全场观众。小演员唐予蕾将刘胡兰英勇慷慨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唐予蕾学习粤剧已有3年,她所主演的《刘胡兰》曾荣获广东省第八届小梅花大赛“金花十佳”奖,被认为是东莞未来的粤剧之星。当晚演出节目还有粤曲独唱《晴雯补裘》、折子戏《白龙关》《梦断香销四十年·洞房》等经曲粤曲唱段。
东莞戏曲进校园粤剧新苗渐成“小戏骨”(图1)
       (图:两位“小戏骨”上演的折子戏《刘胡兰》,感动了全场观众。毕中林摄 影)
 
        每年的东莞“粤剧黄金周”都会推出青少年戏曲成果展演,给优秀的粤剧曲艺新苗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今年亦不例外。这也是东莞近年来推行戏曲进校园以来取得的成果展示。
为解决粤剧曲艺人才断层的问题,近些年,东莞大力推广“戏曲进校园”活动,并举办多种类型的公益戏曲培训班、鼓励少儿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类戏曲赛事等,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粤剧曲艺新苗。截至目前,道滘、麻涌、万江、中堂、厚街、虎门、莞城、石龙、高埗、南城、长安、横沥、寮步、常平等镇(街)已成功推动戏曲进校园,让有兴趣的学生学习粤剧曲艺的身段课、表演课、音乐课等,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青少年粤剧爱好者,并在省乃至国家级的比赛上取得亮眼成绩。
 
             小演员频夺全国曲艺大奖
 
       东莞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粤剧之乡”,在粤剧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曾出现过很多著名的粤剧名伶,如何非凡、陈天纵、丁公醒、陈笑风、陈小茶、楚岫云、卢启光等。新的历史时期,曾经辉煌一时的戏曲渐渐走向边缘,在生存、保护、发展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何让传统粤剧艺术重新焕发光彩,让其更好地传承发展?
       东莞市则采取了“戏曲进校园”的教育普及方式,让青年一代认识粤剧、喜爱粤剧,并且能表演和传承粤剧。
东莞市开展的“戏曲进校园”工作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指导,市粤剧发展中心联合相关学校具体推进。几年来,已培养了不少优秀学员,大批的少儿演员登上戏曲舞台,并且在各级比赛中获得喜人成绩。在2017年第八届广东省小梅花大赛上,东莞市选送的少儿戏曲节目《猴王借扇》、《刘胡兰》、《七姑奶开店》备受好评,其中有4位小演员获得“金花十佳奖”,还取得8个“银花奖”和3个集体表演优秀奖。在全球微粤曲大赛第三季活动中,道滘镇青少年粤剧培训中心的《晴雯补裘》获少儿组金奖。
东莞戏曲进校园粤剧新苗渐成“小戏骨”(图2)
(图:“莞邑红豆”少儿戏曲培训基地教师谭思翼带领学生表演粤曲《绣红旗》。毕中林摄 影)

       此外,还有节目获2011年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少儿组二等奖、2013年第十五届全国教育人才交流活动大赛演唱金奖、2014年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二等奖、2015年第十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奖、2016年“全国艺术人才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戏曲类金奖、广东省首届青少年粤剧粤曲大汇演总决赛粤剧类金奖等各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四大举措推动“戏曲进校园”
       东莞市“戏曲进校园”的文化传承发展的创新举措,产生了显著成效。东莞市委、市政府一向给予大力支持,主要通过四项举措,推动了粤剧曲艺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是设立培训基地。在粤剧曲艺基础较好的镇(街)设立少儿戏曲培训基地,包括麻涌小英雄少儿戏曲培训基地、道滘镇青少年粤剧曲艺培训中心和“莞邑红豆”少儿戏曲培训基地。“莞邑红豆”少儿戏曲培训基地是东莞市首个全市性的少儿戏曲培训基地,每周六在莞城图书馆开课,通过聘请省市资深粤剧曲艺老师进行粤剧曲艺的唱、做、念、打等基本功练习,观摩粤剧曲艺的名段表演,为参与培训的学员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的舞台。
       二是挂牌示范单位。在粤剧曲艺底蕴深厚的镇(街),挑选条件较为成熟的学校作为示范单位,挂牌东莞市“戏曲进校园”示范单位,调动学校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目前东莞市已有11所中小学、幼儿园和1个培训中心成功挂牌东莞市“戏曲进校园”示范单位。成功推动了“戏曲进校园”的学校,以设立第二课堂为主要培训形式,把粤剧曲艺的身段、表演、音乐等作为课堂内容,并由东莞粤剧发展中心选派具有丰富演出及教学经验的培训老师,形成专业的师资队伍进校授课,着力培育戏曲新苗。
       三是组织展演活动。一方面,借助东莞市“粤韵金声”、“粤剧黄金周”等活动的演出平台,投放少儿戏曲精品节目;另一方面,搭建少儿戏曲展演平台,举行“戏曲进校园”专场演出。2014年至今,麻涌小英雄少儿业余粤剧团在东莞市玉兰大剧院进行了多次公益性的专场展演。2017年4月,东莞粤剧发展中心、莞城文化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莞邑红豆”少儿戏曲培训基地成立一周年汇报演出,向广大市民展示“戏曲进校园”工作状况、亮点和成果,进一步提高“戏曲进校园”项目的知名度,增强“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影响力。
       四是宣传戏曲知识。2017年,东莞市文化馆开展“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携手东莞粤剧发展中心深入多间学校普及戏曲知识和大力宣传“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性。各种新媒体也对该活动予以大力宣传报道,让“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关注度大大提升。
 
       成效凸显,催生“莞邑红豆”好苗子
 
       粤剧曲艺的传承发展,关键在人。以取得突出成效的道滘镇和麻涌镇为例,这些地方有一大批小演员能登上戏曲舞台,并且在省市乃至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优越的成绩,如道滘的韦嘉宜、麻涌的徐正鸿,现已发展成为在业内小有名气的新星。
东莞戏曲进校园粤剧新苗渐成“小戏骨”(图3)
(图:粤剧小演员独角表演人偶节目。)
 
       2016年初,东莞粤剧发展中心联合市戏剧曲艺协会、莞城文化服务中心筹建成立了首个全市少儿粤剧曲艺培训基地——“莞邑红豆”少儿粤剧曲艺培训基地。
       如何培训教育?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映荷介绍,基地通过报纸、电视、微信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在东莞范围内招募6岁至12岁的少儿学员,经面试筛选出有资质的学员115名,分A班B班进行学习,每周六下午在莞城图书馆开课,聘请省市资深粤剧曲艺老师进行粤剧曲艺的唱、做、念、打等基本功练习,并通过观摩粤剧曲艺的名段表演,为参与培训的学员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的舞台。随着教学的深入,还逐步给学员提供基层演出舞台和赛事机会,锻炼学员的胆量和表演技艺。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2016年5月,“莞邑红豆”少儿粤剧曲艺培训基地选送了粤剧《春草上路》《钟馗》参加广东省第七届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大赛,两作品均从初赛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并获得金花、银花奖。
      谈到粤剧在当今文化格局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局限,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陆世强在一次全市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建议参照部分镇(街)“戏曲进校园”的成功经验,引导更多的学校创造条件,设立戏曲第二课堂活动,从根源上解决           戏曲传承人的问题;除了市相关部门设立相应的教育资金,鼓励镇(街)政府出资推动本地区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为这项措施提供资金保障。
      在未来的传承发展路道上,东莞市将继续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继续推动“戏曲进校园”工作。
                                               (毕中林 李丽珍)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