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隐藏的杠杆》:隐于世相外 藏于智慧间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作者:戴军  发布时间:2017-12-12 10:50
                                                                              
                                 
                          作者:戴军
       
        时间过得真快,和王业群先生最近的一次见面是在2014年11月27日,那天,由广东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等单位共同发起创办的流溪书院,在广东动漫城举办“文化产业人才研讨会”,作为广东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会长、流溪书院院长的王业群先生当时在研讨会上谈到的一些观点,我至今还犹言在耳,尤其是对“我们不缺人才,缺的是发现人才”的说法更是感同身受。
        王会长今年应该是65岁了,虽说分别两年,其精神矍铄、削瘦硬朗的印象,在我的脑际却是挥之不去。会长一身粗布对襟装的外型,及浑身漫溢出的谦卑气质,活脱一个文人学者形象。事实上,王会长就是一个与文化打交道的人,他是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早期开创性研究者之一。
       从广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的位置退下后,王会长创办了一本名为《文化产业前沿》的杂志。近三年来,受《前沿》编辑小毕之约,我给杂志陆续投稿10余篇,2015年10月,还专门就《前沿》三周岁寄去感言和建议。我与《前沿》的这份不解之缘,有情怀使然的因素,更多也是冲着王会长的个人魅力而去。
       《隐藏的杠杆》一书是王会长为《前沿》杂志“悟者新语”专栏所写文章的集结。该书以关注财富和成功为经纬铺展内容,既有分析探讨、观点阐述性文字,也有古今中外鲜活案例的列举,更不乏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体验感受。不止于对自己的总结和交代,而是重点阐述在实现理想、事业、财富、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选取什么样的事业态度和方法路径,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是这本书的特点和价值。
        近日,王会长委托小毕从广州专门给我寄来这本《隐藏的杠杆》。整体上看,新书清新悦目,雅致素净,装帧、设计、插图、排版都颇为考究,里面收录的文章内容不多,但篇篇有味,或反弹琵琶,逆向思维,或小中见大,见微知著,或举一反三,旁征博引,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一段时间的反复嚼读,如同和智者对话,与长者谈心,在受益匪浅的同时,也对会长本人有了更深的走近。
       读《隐藏的杠杆》:隐于世相外  藏于智慧间(图1)
        一个文化人出一本书原本也不足为怪,但《隐藏的杠杆》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司空见惯的作品小辑,或味无新觉的心灵鸡汤,而是一部关于财富和成功的观察与思考的书籍。由此看来,王会长是文人,但又绝非传统意义上那种躲进书斋成一统,不闻春夏与秋冬的的迂腐文人,更像一个有着敏锐商业气质和市场头脑的与时俱进、思维活跃的儒商,虽然王会长没能真正如己所愿成为一个下了海的企业家。
如果说和王会长的相遇缘于我们对文化的共同偏爱,和王会长的相识得益于《前沿》杂志这个舞台,那么,和王会长的相知应该是受教于《隐藏的杠杆》,因为只有在通读了《隐藏的杠杆》之后,一个立体的王会长,印象才愈发清晰——
        王会长是一个有丰富经历的人。军队,地方,工厂,农村,机关,企业等各领域,王会长都工作过,从事的行业涵盖兵器改革,建筑设计,行政管理,市场管理,文化艺术经营和社团组织等。尤其文化艺术经营,包括电影发行放映、舞台艺术演出、文化讲坛、文化展会、文化报刊、广告经营等各方面在内,均有涉猎并表现不俗。
        王会长是一个有文化情怀的人。大凡足迹所到之处,都是受情怀驱使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决然而去,而且回来后一定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注入笔端。去湖北咸宁,走访干校旧址,留下《苦难的沼泽地》,他谈的是历史;去河南开封,重游龙亭旧地,留下《京华春梦汴河东》,他谈的是诗词;去湖北黄梅,登临弘法道场,留下《东山西山两禅寺》,他谈的是佛教;去江苏无锡,拜谒大师故居,留下《钱钟书与无锡钱氏》,他谈的是文学……
王会长是一个有策划理念的人。2014年底,以未来作为目标定位,王会长策划的美术品交易博览会,曾拿下2000万元的销售业绩。这些年来,成功策划并组织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对行业有启发的活动,更是其中一些具有创造性、创新型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的实际开拓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他发表的系列文化产业理论及战略研究方面的文章,曾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对国家决策起到了舆论参考和积极推进作用。参与和指导过一系列文化产业规划的制订和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有明显优势,被熟悉的人视为文化产业领域“教父级”人物,可以“点石成金”的策划人。
       王会长是一个有深刻观点的人。他认为,中国教育上的问题,病根不在校园内和教育系统中,在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偏差,主要就是普遍实行着的双重价值判断标准,而双重性,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蒙面性”。他认为,一个文化经营者能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具不具备第一眼就能识别具有重要挖掘潜质的文化资源的能力,是否真正具备这种特殊品质,是一个文化经营者入门的第一考。他认为,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只有善知,才能真正获得合乎实际情况的结论,既摸石头,也架桥梁,既要重视调查、考察,更要重视科学论证分析和逻辑思考推理。
       王会长是一个有奇思妙想的人。在他的过往经历中,曾有将《清明上河图》搬上舞台的打算,和王会长聊天,他的逆向思维和反向思考会让你脑洞大开。比如,拿破仑说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改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阿基米德说的“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世界,”他改为“如果寻找到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世界。”。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他通过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分析,认为书中没有黄金屋。他还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典故,套用到商品经济领域后,原本喻为“水”和“舟”的人民和政权置换成了企业和市场。其它如出自王会长之口的“上帝(客户或消费者)可以塑造而不是一味迎合;文物资源可以开发利用;越是不熟悉越可能成功;经商的最高境界不是人去找钱,而是钱来找人;说发呆是一种境界,就等于说闲也是一种境界。”等,都是能给人醍醐灌顶的奇思妙想。
       王会长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人。比如谈文化生态环境,他列举出我们现在文化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并以雾霾为例,认为文化的发展同样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指出适宜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应该包括五个方面:良好的法制环境,科学的规划和定位,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速度,推崇个性化和丰富性,最后就是遵循文化建设发展的自身规律。又比如,谈到人才问题。他认为,我们不缺人才,缺的是发现人才。人才成长的土壤很重要,不要一谈人才,就说引进,为什么不从自己身边发现和培养?人才成长有个过程,理论训练固然重要,但更能出人才的而是实践。很多真知灼见,不出在大人物那里,而是在普通人手上。基于部队经历,他认为千万不要小看了偏僻和不起眼地方的人物,那里往往藏着龙,卧着虎,不经意就会蹦出重要人才。要给人才诞生的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人才。
……
        一个有经历、有爱心的慈眉善目的老人,一个有涵养、有情怀的坚守理想的文人,一个有责任、有观点的思维超前的“商人”。大致勾勒出王会长的上述印象后,重新品读《隐藏的杠杆》,细看封面上的一行小字:关于财富和成功的观察与思考,我想,这样的一本书对既无财富更不成功的我,虽然是如获至宝,却也不敢奢望立马就能找到通往财富和成功的杠杆。不过,在通往财富与成功的路上,想必我已是收获多多,至少在清晰勾勒出王会长的丰满形象之后,我会坚信,这一路之上,有相遇相识进而相知的王会长这样一个值得尊重和交往的亦师、亦友相伴相携,我会走的更快!更远!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