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在市文联一楼会议室举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根据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关于在东莞建立劳动者文学基地的相关要求,结合东莞文联“飘香”“繁星”“传薪”“扎根”“筑巢”五大行动,1月6日上午,东莞市文联举办了新时代文学发展暨东莞劳动者文学创作研讨会,主要对东莞的劳动者文学现象以及新时代背景下东莞文学的发展作梳理与探讨、回顾与瞻望。
出席研讨会的领导嘉宾及与会评论家、作家合影
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与批评委员会委员、《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韩春燕,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江苏省作家协会《扬子江评论》编辑方岩,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杂志社副总编王十月,广东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作品》杂志社副社长郑小琼,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潘朝明,东莞市文联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院长周汉标,以及东莞文学界的评论家、作家、劳动者文学代表和媒体代表等出席参与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市文联主席团成员、文艺创作部负责人胡磊主持。
东莞市文联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院长周汉标讲话
市文联主席团成员、文艺创作部负责人胡磊主持研讨会
关注和研究“劳动者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研讨会上,东莞市文联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院长周汉标首先代表东莞市文联、文学艺术院对专家、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认为,劳动者文学,是新时代文学,是直面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面貌的文学,是“到人民中去”的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文学现象及创作潮流之一。东莞不仅产生了打工文学、劳动者文学现象,其他文学类型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新世纪以来,东莞文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文学成果之丰厚,文学观念之驳杂,文学现象之多彩,文学影响之深广,远胜以往任何时期,很多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层次。在2017年的广东省第十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的评审中,东莞有五位作家获奖。新时代文学发展暨东莞劳动者文学创作研讨会的举办,对东莞的劳动者文学现象,对新时代背景下东莞文学的发展作一个梳理与探讨、回顾与瞻望非常有价值和意义。
随后,田根胜、柳冬妩、黄忠顺、刘述康、袁敦卫、许转燕等评论家畅所欲言,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东莞文学现象的形成原因,并从地域文化、历史传统、个人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与论证,对打工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劳动者文学概念的提出,进行全面、系统、整体的阐述,探讨其发展的特性、特质和特征。丁燕、彭争武、侯山河、黎启天、谢松良、池沫树、莫寒、莫华杰、谢莲秀等作家及劳动者文学代表们,也纷纷从各自的文学见解、创作感受和心得感悟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探讨。研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打工文学”向“劳动者文学”转身的多向度思考
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发言
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使东莞成为一方热土,不但在经济上创造了奇迹,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创造出了不斐的成绩。评论家韩春燕认为东莞是一个携带不同文化记忆和特征的城市,在这片土地扎根的每个人都有着传奇。劳动者是人民的主体,劳动者包括打工者,那么劳动者文学自然包涵打工文学。打工文学因为写出了自身的独特性,经历时代的变化,个体与时代的角色与命运在打工者身上呈现,具有深刻的探讨意义,并表示接下来会更关注与支持东莞的文学发展。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扬子江评论》编辑方岩发言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扬子江评论》编辑方岩认为,打工群体与打工文学是新形势下时代发展的产物,如果只是居高临下地定位为打工文学、底层文学,这是不合适的,容易造成歧义。而劳动者文学概念的提出,消除了职业与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或歧视,具有更深远的时代意义,值得探讨。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副总编王十月发言
作为东莞乃至全国劳动者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和成功典范的王十月和郑小琼,便是从东莞走出去的著名作家、诗人。王十月在发言中表示,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打工文学,现在称之为劳动者文学,既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东莞劳动者作家群已经成为东莞醒目的城市文化符号,并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进行阐述。他认为,“五四文学”、“反思文学”、“新世纪文学”等文学流派之所以能留传或涌现好作品,是因为他们用文学回答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打工文学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具有标本性的意义。劳动者文学的提出表明文学已进入新新时代,我们的文学应该如何回答新时代的问题?如何创作出有质感、有新意的文本,提供对世界的新的看法与思考,作家的作品就应该直面时代面临的问题。
郑小琼表示首先要感谢东莞这片沃土,她认为,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多元文化融合地,是中国农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迁徙的缩影,也是中国当代打工文学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东莞的打工文学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有着显著的特征和主题,也给中国历史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学见证与时代意义,她认为在命名上打工文学更为具体和贴切。
青年评论家袁敦卫认为,打工文学也许更为符合其特有的身份和特征,当然,打工文学和劳动者文学只是一个概念,对作家本身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作家的创作要打破人们的认知边界和感知边界。作家黎启天认为,东莞不仅有打工文学,作为一个人口近千万的移民城市,还有精英阶层和本土阶层,而对他们的文学书写,却很少见。这个方面,也应值得去关注和书写。
新时代的发展让文学现象规律化
评论家田根胜认为,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东莞文学发展壮大的40年,涌现了一大批作家和文学作品,打工文学作家的代表作家也落脚在东莞。但随着新时代的变化,中国的文学场景也发生了变化,劳动者文学的提出,是新时代的发展力量,让文学现象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
评论家黄忠顺则认为,“打工文学”这一术语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在旧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约束下所产生的劳动力大迁徙的文学现象概括。而“劳动者”概念在马克思《资本论》中是与“资本”相对的,而现在用“劳动者文学”的提出,是在期待一种劳动者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文学世界的到来。当然,这首先需要我们的文学重返马克思主义视野。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潘朝明作总结讲话
潘朝明书记作了总结讲话,认为此次研讨会全面梳理、呈现和探讨了改革开放进程中东莞文学创作的发展壮大,以及新时代背景下东莞文学的创作成就。在交流与探讨中,大家提出了创作上、学术上的可贵建议,提出新时代文学的思考以及作家对这个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研讨会开得热烈而有成效。希望大家以研讨会为契机,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内涵。并勉励东莞的文艺创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贯穿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三精”(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讲”(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精品佳作。
文|东莞市文联文艺创作部 东莞文学艺术院
图|王金春 毕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