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山西晋城泽州县山河镇洞八岭村谢氏城堡,近年来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及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披露,距今三千年历史的诸侯文化的谢氏城堡的史学价值和旅游前景,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洞八岭村2014年进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又跨入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行列。
古谢国城址的缩影,西周诸侯文化的“活化石”
初夏的一个阴雨天,我和山西画报李鹏飞记者一行慕名来到掩藏在太行崇山峻岭中的洞八岭村。我们被村西那虽残破不堪但规模惊人的古建群深深震憾。这些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谢氏城堡!
一位六十开外身着迷彩服的老人正在一片空地荷锄种花。他是那位多年潜心研究古谢国文化、并四处呼吁保护谢氏城堡古建群的太原中院原高级法官谢满廷。说明来意后,谢老热心地领着我们来到村中一宣传墙前,指着墙上的谢氏城堡简介及航拍图介绍说:谢氏城堡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的西周,据世代传承和现有史料考证,洞八岭村谢氏城堡是公元前821年被周宣王封为古谢国诸侯的元舅申伯,经数十年修筑的具有立体防御网络体系的诸侯王城址规模的避暑山庄,距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这座城堡,运用了古代堪舆学理论进行选址,因地制宜,依地就势,随行生变,从地下、屋内、房顶三位一体完整规划了城堡的防御体系,还将防御理念融入到建筑物的各个层面。谢氏城堡现在遗留的古文化,是周天子的文化遗存和诸侯王申伯的文化体系。
细雨中,谢满廷边走边讲,导引我们游览。时见城门防御用的门洞,真是院套院,街连街。王院、上书房、西书房、翰林院、公议巷、议事厅、公堂院、氏族食堂、中医院、产院、蒙养院、茶楼、商铺、戏台、看楼、油坊、骡马店、风水阁等,布局合理,一应俱全。
据谢满廷介绍:现在所看到的谢氏城堡古建筑群,大部分是元末明初在原址重建。谢氏城堡共有22个古院建筑群落,5个棋盘院、8个四合院、4个三合院、5个依地所建的不规则院形,村的东侧建有大宗庙和小宗庙。城堡内设9个城门,8条胡同,8条丁字街,与东街、西街、上街、下街等4条主要街道相连。谢氏城堡内设18个连接通道将22个院落相连,80个室外楼梯通往二楼,180个室内楼梯连接屋内一、二楼,使之上下畅通,建筑面积约15000余平方米,地道及排水系统长约500米,总占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全部是砖木或石砌结构的二层楼。840余间房屋上下畅通,户户贯通,院院连通,形成了一个立体防御网络体系。具有古代信息战、阵地战、防御战、阻击战、城防战、地道战的防御结构和城防工事。战乱年代宗族内部实行网络式联防,观察哨,瞭望口、进可攻、退可守,能打能藏,交叉掩护,相互支援,信息畅通,传递自如。遇到敌匪来犯时可有效地从地道、屋内、房顶,以及像迷宫一样的街道组织进攻或转移,整个城堡的地下地上融为一体,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防御堡垒。
谢氏城堡蕴藏着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
谢氏城堡从西周以来,虽经过数次修缮,但仍处处蕴藏着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在“大天庙”和“小天庙”的遗址前驻足,谢满廷指着废墟说:这是古代天子祭天和诸侯祭天文化的结晶在谢氏城堡的遗存。“天庙”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家祭天文化的缩影,寄托着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冀,也是封建时代的烙印。谢氏城堡传承下来的两座“天庙”,即“大天庙”和“小天庙”,这种古代天子和诸侯祭天文化的表现形态,只有国家才有权力、有资格立“天庙”,最低级别应当是诸侯立“天庙”祭天。”可惜的是这两座“天庙”在明清两次毁于战乱。谢氏城堡的东侧是象征天子和诸侯祭祖文化的两座“宗庙,即“大宗庙”和“小宗庙”。“大宗庙”是天子祭祖的重要场所,“小宗庙”是诸侯祭祖的地方。这是谢氏城堡遗存的周天子祭天和祭祖、诸侯祭天与祭祖文化的遗迹。
现存建筑物上的砖雕仍清晰可见。龙脊、龙头、蟠龙、天官、天马、凤凰、麒鳞、玉兔、蜂猴(封侯)、童子、如意、鹿鹤松、太极图、各种动植物等等,秒趣横生、风格各异、互不重样。特别是龙脊、龙头、蟠龙、天官、凤凰、麒鳞等众多砖雕文化的表现形态,彰显着周宣王的元舅申伯嫡传世裔的高贵身份,尽情展示了皇亲国戚的崇高地位与尊荣。在谢氏城堡的古墓地发现的镌刻着簠簋文化的石碑,再现了中国商周时期的簠簋文化。簠簋是商周时期天子赐给诸侯的祭祀礼器,簠簋文化在我国只沿用至战国晚期,战国之后秦统一天下,不再有天子赐给诸侯簠簋礼器的形式。在一处院落里,四处可见焚烧过的痕迹。谢满廷指着墙上的坑坑告诉我们,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当地抗日武装与日本兵的激战,墙上的坑坑,就是炮弹留下的痕迹。日本兵逃跑时,放火将院落烧毁了。院落发现的一块不完整的木雕却特别珍贵,它雕刻着“鼓瑟叶应离”古乐器。在唐朝就已销声匿迹的五声音阶乐器“鼓瑟”的文化遗迹于2008年在谢氏城堡这个古村落被发现,说明谢氏城堡遗存着中华民族最悠久的礼乐文明,承载着近三千年的民族文化基因。
“议事厅”的遗址特别引起我们的关注。这里是议论国家政事的地方。一进三个院落,大厅开阔通透,虽厅前气派的影壁不知去向,但仍能感受到这座古建的庄严。谢满廷还导引我们观赏了古代贵族子弟学习驾驭战车的训练场——轱銮地,骑马射箭的马射场——轱埒地,进行比武操练的演习场——跑马地。
谢氏城堡引起专家学者及全社会高度关注
“古村哀鸣,我闻其声。巨木将倾,谁还其生?快快救之,我呼谁应!”2008年7月和2012年4月,当时的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先生,两次来到谢氏城堡,实地考察了东街、东院、里头院、西街、西书房、下街、新房院、外相院、公堂院、南院、江山台等。特别对翰林院、圈里院、当中院、王院、上书房、公议巷、下西院、房后院等亲自拍照记录,非常惋惜地一一询问:门匾什么时候没有了?现在还有多少户人家居住在古村里?并深入群众走访调研。他说:古村落是农耕社会最基础的生活单元和文化元素,从其储存的历史细节和记忆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华文化的根脉。如果古村落荡然无存,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失去了承载体。谢氏城堡这一古村落绝不能被当作破房子拆掉,它残破的有一种苍凉美,有一种历史感,而且它还有历史的见证意义。保护谢氏城堡这一古村落就是在保护遗存的民族文化基因。他敬重地为谢氏城堡(谢家大院)的研究者谢满廷题词:“守住中华遗产”。
谢满廷曾就职于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担任高级法官兼某部门书记等职。十年来他把少得可怜的“闲暇”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城堡的发现和探索中,走访收集、拍照著文,编写了几套城堡历史文化研究的高质量、高水平报告。其中光图片数据就整理集结了几十本相册。尤其可贵者,不仅有城堡的多种照片,还在每张照片下著明客观翔实的文字,文中有故事传说,有艰涩的历史溯源,还有触景而发的诗作。呕心沥血撰写出《惊人发现:全国罕见的具有古代没落王朝似的立体防御网络体系和古代氏族社会生活形态的古村落遗迹——谢氏城堡》、《谢氏城堡谁来抢救》、《谢氏城堡房屋分布情况统计表》、《探究谢氏城堡防御体系内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谢氏城堡旅游区项目分析报告》等十多篇研究文章,并将文章推介到《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太行日报》等各种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上,从不同角度对谢氏城堡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洞八岭谢氏城堡经专家学者及媒体的推介宣传后,立即引起全社会的的广泛关注。2008年9月11、12日中央电视7台在《乡土》栏目中连续两天播出了“探秘谢家大院”专题片,随后,山西卫视电视台、晋城市电视台等也作了相应的报道,从而使人们从影影绰绰的印象中看出了谢氏城堡的神踪和价值。2010年5月,全球谢氏联谊总会名誉会长、山东谢氏联谊总会永久名誉会长谢小品先生挣脱琐事羁绊,走进瞻仰了洞八岭村谢氏城堡。
专家学者纷纷为谢氏城堡的保护性开发把脉献策:一是比较理想和现实的,是基本不动的将古村落遗址保留下来,展示它一个真实的消亡过程,建成一个古村落古城堡的一个遗址博物馆。二是把它拯救起来,建成影城的电影拍摄基地,老百姓马上也有收益,就象皇城相府一样和老百姓的收益能够结合起来,同时打造休闲避暑山庄。将谢氏城堡共有古院建筑群落和城堡内设的城门、胡同、丁字街,完整的恢复到原来的立体防御网络体系,即座座房屋上下畅通、户户贯通、院院连通。经过科学规划,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将原室内门户开通后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尊重历史、修旧如旧、体现特色,开发与传承并举。
洞八岭谢氏城堡,正在从历史的画廊向人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