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71年电子邮件被发明以来,如今已走过了45年,其地位一直没能被任何新生代的互联网产品所完全取代。当前电子邮件的使用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美国大选期间,希拉里的“电邮门”更是一度给大选增添了变数。作为人们在网上沟通的重要载体之一,电子邮件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伊妹儿”变成了“伊大妈”
1971年10月,第一封电子邮件(e-mail)被发出。如今,e-mail已经完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初清纯新奇的“e妹儿”变成了有点唠叨但又让人离不开的“e大妈”。
铺天盖地、随时随地的电子邮件
与其他互联网产品相比,电子邮件有着无可匹敌的开放性——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给另外一个人发邮件,从而产生联系。据统计,2015年全球电子邮件用户数量超过25亿人。预计到2019年,电子邮件用户将逼近30亿人。
除了用户的人群覆盖面广大,电子邮件的使用场合更是多种多样,可以说是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时刻。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甚至有18%的受访者表示会在驾车时查收电子邮件(小编提示:安全驾驶,切勿模仿)。
“使用电子邮件”等于“在工作”?
每天到了公司打开电脑先浏览电子邮件,可能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根据调查显示,使用邮箱主要用于工作的用户占比超过70%,而工作日收发邮件的数量要明显高于双休日。
另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受调查者认为,互联网、电子邮件以及相关联的科技使他们在工作上更加有成效。六成的受调查者认为电子邮件对于上班族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社交网络极其普及的当下,仅有4%的人表示Facebook、Twitter以及LinkedIn等网站对于他们的工作“非常重要”。
电子邮件带来的困扰
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电邮门”给希拉里的大选之路带来了不小的风波,其实受电子邮件困扰的还有我们每个普通人。根据我国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从未收到过垃圾邮件的用户仅占5%,近30%的用户每周处理垃圾邮件的时间超过10分钟。
即便垃圾邮件等问题让很多人对电子邮件感到不满,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子邮件依然是互联网历史中生命力最强的产品用之一。而随着更大的容量、更快的传输速度等细节上的改进,电子邮件似乎也正在成功度过其45岁的“中年危机”。下一步又会是什么?这就需要时间和广大的用户去考验了。
资料来源:《2015年度互联网邮箱使用报告》,reachmail,radicati.com,techcrunch,纽约时报,第一财经周刊,12321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