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与创新 陈启明的“工写”大熊猫之路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17 10:31

融合与创新 陈启明的“工写”大熊猫之路(图1)

 

  成都创意设计周自2014年举办以来,一位自学成才的青年画家,凭着“中国工匠精神”的毅力和实力,进入“最美中国符号”宣传的艺术家,近日,其作品也悄然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新名牌。

  艰苦耕耘 工笔大熊猫受追捧

  陈启明,原名陈军,又名启明,1971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当代工笔画画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大量写生研究虎、犬、马、牛等大型动物,并创作了一批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工笔大型动物画。九十年代末后,他把工笔画拓展至大熊猫、狼、梅花鹿、藏獒等历史上少有题材。通过长期观察学习,他不仅熟悉这些动物的形态特征,而且深知它们的生态习性,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7年,成都大熊猫基地建成。这个上天的“恩赐”,使他从此与大熊猫“结缘”。他看了很多过去的资料,发现过去还没有人以写实手法艺术地表现大熊猫,于是便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走上了一条“工写”大熊猫之路。艺术创作不仅要有造型的天赋,更要有观察事物的“天眼”。陈启明20多年的写生、积累和构思,大熊猫皮毛机理和举止以及任何一个细节的微表情,全都映在脑海里,积累有成百上千个属于自己捕捉到的生动姿态,如今已经拥有写生手稿二万余件,练就了提笔就可直接起稿绘画的“熊猫功夫”。

  有了大量写生的积淀,之后便是升华与提炼了。陈启明说,工笔动物画如果缺乏相当的艺术修养和笔墨技巧,就会画得过于刻板,缺乏生动性,自然也缺乏感染力。在数码时代完全用照像写实绘画是没有意义的。陈启明的高明之处在于恰如其分地处理好写实中重写意,精与粗,实与虚,冷与暖等辩证关系,包括他笔下的其他动物,如狼、藏獒等同样异常传神,极具艺术的观赏性和绘画性。

  经过20多年的艰苦耕耘,陈启明工笔动物画表现手法和风格日渐成熟和完美。90年代末,其作品便被国务院、中宣部、成都市政府和联合国总部、欧美等海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2001年,国家机构知名人士访问联合国总部,赠送了陈启明工笔大熊猫《中华国宝图》,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金永健出面接待,看到栩栩如生的工笔大熊猫非常高兴,亲自安排悬挂在办公场所,作永久性珍藏。 2009年后其作品进入中国最高级别的艺术交易市场,受到藏家的认可和追捧。

  2014年7月14日“2014成都创意设计周·全球彩绘大熊猫”活动启动仪式上,陈启明现场将精心创作的一幅大熊猫工笔绢画作品赠送给组委会,并表示将拍卖所得全部捐献给成都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与此同时,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将陈启明近十年来探索创作的工写大熊猫作品30余件大熊猫系列作品隆重推出,幅幅憨态可掬,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并印制成精装画册《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陈启明》公开出版发售,成为“全球彩绘”活动启动后首先展现的一大亮点。时有人民网等媒体公开称,陈启明作品靠自身的唯美性直接推动了大熊猫的传播效果,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新元素。陈启明的努力与成功,实现了原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潘絜兹先生所说的“工笔画千笔万笔,每一笔都牵连着世界。要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

融合与创新 陈启明的“工写”大熊猫之路(图2)

  “器”、“技”、“道”三者融合

  在古典工笔画的传统里,强调“以形写神”、“像物寄情”,且以意蕴的捕捉、抒写与领会为高标。工笔画有尚意的传统,即注重主观精神性的表达,在艺术表现上强调神韵、意趣,注重意象造型。工笔画家对客观对象线的形体结构在视觉感受上的主观性表现,以及观者从画面形象线的形体结钩中会意到的隐含视觉意图格外关注。工笔画家擅以整体的境界感染人,通过造境将充满意趣的心理空间和精神空间落实在画面构成上,画面中的视象结构承载了艺术主体的性情与精神的容量,这便是当代工笔画家所追求的“写意精神”。

  工笔画家陈启明正是朝着这一目标不懈追求,在创作实践中自觉将 “器”、“技”、“道”三者融合在一起而终得其神韵。他广泛学习借鉴传统的工笔绘画成熟经验,同时充分运用西画透视写实的优长,最终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工笔画表现技法和特殊技巧。这使得陈启明的艺术作品呈现出造型精准科学、构图简洁生动、笔法缜密细腻、注重质地表现的显著特点。在作品的表现上,他以极强概括能力、写实能力和审美思想,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切入动物的自然世界,投入大量的工写精力,使绘画中的造型超越了客观事物,创造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熊猫、狼、藏獒和大象这四种动物目前已成为陈启明工笔画创作的四大题材优势。大熊猫以黑白两色为主,很多中国画大师以写意等手法已经把熊猫的形神表现到极致。他的最大突破是,善于抓住熊猫的体貌特征和气质特征,能运用多种技法来表现和渲染这些特征,他笔下的熊猫兼具形之精准和神之完备;藏獒不论是站立,行走,还是卧地,首先给人的是一种威猛、昂首、傲慢,不可一世的外形气质特征。陈启明在描绘藏獒时用笔细腻,撕毛尤工,笔中掺色,色中见墨,有质地之美,亦有提炼之美,既似又非绝似,完全是艺术的一种加工与概括;大象这一题材迄今尚无人涉猎,其原因在于动作的单一,白色象表现上也有一定难度。陈启明在描绘这一题材时,既注意了大象的体貌特征,又注意刻画大象的精神特质,特别是画面上别具匠心地画上佛塔,这就充分映证了白象的艺术与宗教的内在联系。 除此之外,陈启明工笔画《十二生肖》第一次以艺术化的手法完整地展现了十二生肖的形象特征,以新写实技法表现十二生肖。它的出现,表明工笔画家陈启明成功攻克了创作传统题材绘画上的一个难题。

  这种超写实主义的手法既还原了客观物象,又在客观物象中巧妙地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识,故而,使作品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他对于画面构图十分讲究,力求完美,背景的虚化和简化处理和主景的精细和繁复刻画相得宜彰,表现了画家敏锐的艺术观察能力和独到的表现能力。

融合与创新 陈启明的“工写”大熊猫之路(图3)

  升华与提炼 写实中重写意

  北宋以来,探求新的画体,寻求新的趣味,已成为当时画家的自觉追求,“文人画”即是被发现的新画体、新趣味。因此,“文人画”对于工笔画,也同样是古典绘画史中一次合乎逻辑的语言超越。只是,由于文人们掌握着在古典绘画价值判断中的话语权,他们用“雅”来标榜自己的创作,也就把带有“俗”性的用语统统说给了工笔画。于是,“文人画”的画体就全面地颠覆了工笔画的语言体系。当初,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谢赫的“气韵生动”等都说的是工笔画,但后来却都成了描述文人画或写意画的专用词汇。

  然而,工笔画家要复归“传神写照”、“气韵生动”的境界,绝非易事,因为谨严的创作是源于深厚的根基的。古人要求绘画要“致广大,尽精微”,意即当今所提倡的将视觉与精神相融合。要求画家将技法融入激情之中,力求作品进入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高层艺术境界。这一点,陈启明做到了。

  2015年8月,文化部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对其创作的《中国工笔大熊猫百图》作品(以下简称“百图”)的艺术价值、版权价值和产业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估。从艺术价值角度来看,专家一致认为,陈启明创作的超写实大熊猫国画,寓意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圆梦的伟大理想,同时以新的载体丰富了瞻仰国宝和交流国宝的形式,弘扬了中国文化,彰显了当代中国精神。“百图”可谓是陈启明多年艺术积淀的产物,代表了目前中国新工笔画创作的极高水准,无疑将在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上将留下痕迹。该作品创作难度大,能够驾驭这样题材的艺术家十分稀少,称“百图”弥足珍贵。

  “百图”的版权价值巨大。根据文化部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的版权价值评估模型,考虑目前中国文化产品平均回报率和整体利率水平,给出“百图”的版权价值评估金额为750万元人民币(柒佰伍拾万元人民币),同时认为该作品具有较大升值空间,未来其衍生产品开发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由于新工笔画具有明显的长期价值投资属性,结合目前整个收藏市场对新工笔画的关注程度,综合考虑陈启明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品类的稀缺性,专家一致认为陈启明的艺术作品将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和成长空间。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