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头缝中种植30万亩“武陵天椒”,广东文学界、新闻界代表深入重庆市酉阳县“青花椒产研基地”采风、创作

来源:中国时代文化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21 11: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在文艺界、新闻界蔚然成风,深入基层一线的釆风创作、采访、结对帮扶等活动蓬勃开展。11月16日-17日,唐成茂、唐小林、沈汉炎等一行广东作家、新闻工作者利用周末时间,自发到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简称“酉阳县”)采风、釆访,了解当地风土民情和广东企业家在当地的创业发展、精准扶贫情况。

石头缝中种植30万亩“武陵天椒”,广东文学界、新闻界代表深入重庆市酉阳县“青花椒产研基地”采风、创作(图1)

  期间,釆风团一行走访了由深圳、东莞两市企业家创办的创园国际集团旗下的和信农业技术研发培训中心、和信酉阳青花椒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及青花椒及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基地等,全面了解该集团在青花椒种植、研发、生产、石漠化治理、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工作。

  创园国际集团在酉阳石漠化十分严重的荒坡医治“地球癌症”,在石头缝上建成全国最大之一的青花椒农业科技种植基地,种植青花椒32万亩,解决16万村民的就业问题,为精准扶贫探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学习提炼在石头缝中种植“天椒”的奉献精神

  11月16日上午,釆风团一行在创园国际集团董事长刘芳的带领下,走访了位于酉阳泔溪镇的和信酉阳青花椒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园设有1.5万亩不同品种的武陵天椒种植示范区。其中,在海拔500米到1000米的山坡是石漠化严重地区,成片种植青花椒。

石头缝中种植30万亩“武陵天椒”,广东文学界、新闻界代表深入重庆市酉阳县“青花椒产研基地”采风、创作(图2)

  釆风团一行走在崎岖的人工山道上,放眼之内都是嶙峋漆黑、有如刀削斧凿的石头堆,唯有石头之间和石头缝中有一丁点泥沙上坚强地生长着一株株青花椒,具有别样的风采。

  “泔溪镇的石漠化程度在酉阳县39个乡镇中是最严重的,这也是我们将和信酉阳青花椒农业科技示范园设置在这里的原因。”刘芳说, 没有种植青花椒之前,这里土地的石漠化非常严重,基本种不了庄稼,更谈不上有什么收成,许多农民因此一直处于贫困线上,生活困难。

  据悉,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石漠化、半石漠化土地占酉阳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41%,潜在石漠化面积占比则为45%。如果石漠化加剧,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降低土地人口承载能力,容易诱发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石头缝中种植30万亩“武陵天椒”,广东文学界、新闻界代表深入重庆市酉阳县“青花椒产研基地”采风、创作(图3)

  因为普通花椒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难以在高海拔的石漠化地带生长,为此,创园国际集团耗资2个亿,他们的科研团队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培植出了更具抗旱、耐寒的青花椒“武陵天椒”。“青花椒是浅层系作物,根系发达,只要有20厘米以上厚的泥土就可以生长,需水量也不多。因此,国家林草局还把青花椒作为治理石漠化的树种进行推广。”刘芳说,经过10年发展,酉阳全县39个乡镇(街道)中有37个种植青花椒,集中连片青花椒种植基地已达32万亩,大量石漠化山地得到有效治理。

  了解到青花椒的特性和贡献,诗人唐成茂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家,就应该有创园国际人在石头缝中种植“武陵天椒”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精神!就应该有可以在石头缝中生长的“武陵天椒精神”!新时代的文艺家、媒体人就是要不畏惧艰苦环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创作更多更好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

    脚下有泥土,下笔才有芬芳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这是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鲁甸地震灾区龙头山视察时,对鲁甸花椒产业给予的高度评价。对于这一点,深圳蓝坤集团董事长蓝洪剑、创园国际集团董事长刘芳深有体会。

  2008年9月,为了帮扶酉阳人民脱贫,蓝洪剑在酉阳成立了重庆和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青花椒和富硒中药材。2017年5月,成立“创园国际集团”,做大做强整个青花椒产业链。

石头缝中种植30万亩“武陵天椒”,广东文学界、新闻界代表深入重庆市酉阳县“青花椒产研基地”采风、创作(图4)

  “蓝总一直致力于酉阳的扶贫工作,即便起初一直亏本也坚持不懈,这让我很感动。”刘芳说,2009年他与蓝洪剑开始合作房地产业,2014年被蓝洪剑的精神所感动,也与蓝洪剑合作,扎根酉阳,一起做大做强酉阳的青花椒产业。

  据悉,当初刘芳舍弃大都市快速发展的“黄金时间”,甚至举债投资“创园”的行为没有得到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但他义无反顾。

  如今,说起往事,刘芳会心一笑,因为他和蓝洪剑十年来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创园国际的青花椒产业不仅有效缓解了当地石漠化情况,也帮助当地16万农民脱贫。其青花椒产业发展已遍及全县37个乡镇,145个行政村,签约农民近305万户,椒农达16万人,种植面积达32万亩,种植基地年产量达10.5万吨,种植基地收入16亿余元。“武陵天椒”也成了重庆著名品牌和商标。

  “我们以有机、富硒、独有医药价值的青花椒为核心,通过产学研一体化,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目前已开发了一系列食品、调料品、美容养生产品、酒水饮料以及‘水、乳、液’日用化妆品等,未来还将开拓家具日化、家纺、生物制药、保健品、医养、康养中心等产品路线。”刘芳解释说,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脱贫;本世纪中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未来我们借助小小的青花椒,深耕这片蓝海,不仅要帮助酉阳人民脱贫,还要帮助他们走向小康。”

石头缝中种植30万亩“武陵天椒”,广东文学界、新闻界代表深入重庆市酉阳县“青花椒产研基地”采风、创作(图5)

  经过两天的采访,来自广东的作家和媒体记者颇有感触,也被蓝洪剑、刘芳等人的精神所感动。“脚下有泥土,心才能扎深根,下笔才有芬芳,评论才既能接地气又有力量。”评论家唐小林表示,30年前他曾来过这里采风,此行让他充满回忆和感慨,即看到了时代的巨变,也看到人民的力量和改变命运的勇气,同时被蓝洪剑、刘芳的创业精神、大爱情怀感动。此行给他很多启发,让他更坚定评论的“人民立场”。

  记者沈汉炎也表示,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习蓝洪剑、刘芳他们“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在实践中“增加见识、增进感情、增长才干”,并“实实在在为当地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新闻工作者只有牢记使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才能保持人民情怀,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记录伟大时代。”

    部分采风人员简介

  唐成茂

  男,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主任,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副社长。《中国诗人》《当代诗人》《澳门月刊》等多个杂志主编。第四届中国“海子诗歌奖”组委会执行主任,华语诗歌春晚组委会执行主任。四川省传媒大学客座教授。在《十月》《中华文学选刊》《诗刊》《中国作家》《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文学报》《文艺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世界日报》等数百家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出版11部文学专著。获俄罗斯作家协会“普希金诗歌奖”、西班牙“国际桂冠诗人奖”、西班牙“伊比利亚国际诗歌奖”、中国当代诗歌奖、新诗百年百名最具实力诗人奖、华西都市报社2018年“十大诗人奖”等众多国内外文学奖项。

  唐小林

  男,四川省宜宾市人,现居深圳。2006年开始文学评论写作,出版有文学评论集《天花是如何乱坠的》《孤独的“呐喊”》。在《文学自由谈》《作品与争鸣》《当代文坛》《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长江文艺评论》《文学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数十万字,并入选《2014中国杂文年选》《2014中国随笔排行榜》《贾平凹创作问题批判》《文学报·新批评》文丛等多种选本。2012年6月,获《文学报·新批评》首届“新人奖”。 2015年10月,获《文学自由谈》创刊三十周年“重要作者奖”。

  沈汉炎

  男,福建省诏安县人,现居东莞。记者、作家。现就职于东莞日报社,曾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广东省新闻奖、广东省新闻副刊奖、东莞新闻奖近20次。文学作品见于《新华副刊》《中国图书商报》《中国诗词月刊》《浙江作家》《微型小说月刊·原创版》《散文诗》《文学与人生》《人之初》《天津日报》等期刊。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