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月5日农历十月初六,再过两天就立冬了,本文将为您回味在茅市,那些年的种种记忆。记忆中的茅市。有一个欢快的音符,就是“干塘”。意思是把水塘里的水排干,排干做什么? “捉鱼”。“干塘”准确的说法是,“干鱼塘”,这是村民们庆丰收的大喜日子。以前鱼塘有个人的,也有生产队集体的。总之,是要把养了一年的鱼从池塘捞上来,过个年年有余,欢快的节日。我们俗语称之为“干塘”。
记得老家有不少山塘,家里每年都会承包一两口,那时也不喂饲料,扯鱼草是我和六哥假期里的主要任务。母亲常说,看你们扯鱼草“打假号没”,等到干塘就晓得了。所以我们特别期待干塘,想知道努力劳动到底会有怎样的收获。
老家干塘的时候一般离年关很近,天气特别寒冷。准备干塘时,先提前几天把塘涵洞塞拔了放水,待到再也放不出水时,就要开始抽水,小塘用水车,大塘用抽水机抽。干塘也算是队里一件大事,鱼塘要干底的那天,队里好多大人小孩聚到塘坝上,像过节似的。待到池塘里的水渐渐少了,鱼儿们顿时没了往日水中闲游的淡定,争相拥挤,乱成一团,草鱼喜欢横冲直撞,鲢鱼急躁地在水面跳个不停,鲤鱼、鲶鱼一股脑往淤泥里钻,尾巴在外面不停晃动,把黄黄的泥浆水溅得老高,十分热闹。等到大鱼现背时,就不再往外抽水,大人们准备下塘捉鱼了。
他们一般不会直接到水里去抓,往往带上几把稻草,从地势高的地方,用稻草裹着泥浆一路挤过去,慢慢把鱼聚拢。 抓鱼也是有技巧的,草鱼、青鱼生猛劲大,强卡是不行的,需要用双手顺势把他捧进箩筐里,雄鱼、鲢鱼,卡住鳃部就行了,有时没抓好,溅起的淤泥弄得满脸都是,往往不用多久,就成了会眨眼的泥人。岸上的人拢着手,在塘坝上踱来踱去,议论鱼的大小。水里的人忙个不停,岸上的人自然也闲不住了,心被塘里的鱼牵着,“就在前面有条大鱼,不是不是......左边左边 ......不是不是......右边右边 ......后面后面......再后点……就在那,对对对......就是这条,好大吧”,一边用手指点,一边大声叫嚷,水里捉鱼的人被指挥得不停地打转,岸上的人更急,好像不抓住,鱼立马会跳走一样,其实,满塘的鱼,两个人那会那么巧一眼看中同一条鱼,往往是好大一会儿后,才会找准位置把鱼抓住,那场面,有点像现在的电视综艺游戏节目,甚是有趣。
老家的习惯,青、草、鲢、雄、鲤是家鱼,属于放塘人的,家鱼抓完后,像鲫鱼、鲶鱼、泥鳅、虾米等杂鱼可以随便下塘去抓,谁抓的归谁。那时母亲要求甚严,别人家干塘,是不允许我们去捡鱼的。看着主人逐渐上岸了,水里面也没什么动静了,站在塘埂上说说笑笑、追追赶赶的小孩们和妇女们开始按耐不住了,每个人早早卷起裤脚和袖子,脱了鞋子,齐刷刷冲过去。待到双脚站到池塘里,冰冷的水似利箭刺穿皮肤,钻进肌肉,直抵骨髓,小腿似要从水面处断掉,整个身子抖不停,牙齿直打颤,但很快注意力被鱼虾吸引了,只顾尽情地捉鱼,早把寒冷抛到一边去了。小鱼大都钻在泥巴里,撮箕、渔网是派不上用场的,徒手摸鱼是比较靠谱的。把手伸到脚眼里,贴着泥巴,手指一摸一捏的,淤泥从指间缝隙滑走,遇上有鱼,手用力一捏,猛一往外抽,迅速放进系在腰间的鱼篓里,要是抓上一条三四指宽的鲫鱼,免不了夸张地大叫几声,然后在大家羨慕的目光中慢慢放进鱼篓。要是碰上黄鸭叫,稍不留神,就会被刺伤,特麻特痛,那真是痛并快乐着。也有幸运的,能抓上条吧1、2斤的鲶鱼、乌鱼。上岸后,一个个嘴巴冻得乌青乌青,手和脚通红通红的,大家并不急着回家还要揍到一起相互比一比,看谁的多、谁的大。"狗恰果,还不回去换衣,感冒哒不得了",在大人的骂声中,迅速散开朝各自家中走去,留下一路欢快的笑声。待到炊烟起时,家家户户的灶屋里都会飘出阵阵鱼香。
塘虾和饭玑古之类小鱼是很难弄上来的,浑水摸鱼过后,哥哥还会赶一袭清水鱼。第二天清早,水清了,拿一个赶筝轻轻放到水里,然后用竹子做成的三角架,在水里一上一下慢慢把鱼赶到筝里,迅速提起筝,只见满筝小鱼虾活奔乱跳,哥哥也是看得满心欢笑,一手轻轻抖动赶筝把鱼聚拢,一手用瓢把鱼舀起放进鱼篓里。
老家茅洞桥多见风消,山塘里的草鱼都是金黄金黄的,雄鱼白里透红,在衡阳也是小有名气的。尽管干塘,大鱼是不舍得吃的,必须放到集市上去卖,我们兄弟的学费、家里来年春耕购买农资都靠卖鱼的钱,过年也只是留几条小鲢鱼,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煮条自己放草喂大的草鱼吃!
今日再看干塘,境似相仿,却难觅儿时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