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518101,广东深圳)
摘 要: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发展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一环,随着人民精神需求不断增长,民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在增加。革命传统教育是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畏牺牲和舍小家为大家精神的基石,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时,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到群众文化工作中,通过革命传统教育提升民众爱国主义情操和强大的民族自信心是现代群众文化工作不可缺失的部分。基于此,本文聚焦革命传统教育在当代群众文化工作中的融入路径,系统阐述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融入革命传统教育的方法,希望对于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能起到积极借鉴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革命传统教育;群众文化工作;融合策略
1.引言
革命传统教育与群众文化工作相融合,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价值,包含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和历史责任感,这些内容能够有效引导群众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集体凝聚力。结合群众文化工作的具体特点,革命传统教育不仅需要注重理论学习,还应实践创新,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入人心。
实施路径包括:1. 创新教育载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沉浸式体验平台,使群众能够直观感受到革命历史场景。这种方式不仅提高参与度,还增强教育效果。2. 丰富文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如革命传统主题展览、文艺演出、社区座谈等,以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激发群众的兴趣。根据统计,至少70%的参与者在活动后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3. 加强骨干培训。选拔群众文化工作者骨干进行系统培训,深化其对革命传统的理解与传播技巧,确保他们能够准确传递革命精神。4. 强化党群联动。通过与基层党组织的合作,动员党员、志愿者参与文化活动,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提升宣传效果。
2.革命传统教育概述
2.1 革命传统教育内涵
革命传统教育是指将中国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革命实践中的优秀思想、文化传承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引导群众深入理解革命的意义、价值和影响。其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革命传统教育强调历史意识,通过生动的历史案例,增强群众对革命壮举和先烈精神的认知,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其次,革命精神的培养,重视坚持真理、勇于斗争、团结协作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以塑造应对当今社会挑战的能力。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革命传统教育是无数先辈在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过程中体现的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在国家和民族独立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的仁人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鲜血和青春。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中,可以将革命传统教育深度融入群众文化活动,引导人民群众自觉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而更加自觉地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革命传统教育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实践中传承,特别是在实际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引导群众发挥主动性。此外,借助多媒体技术与新媒体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研讨会及线上知识竞赛等,革命传统教育得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以活跃的方式传播革命理念,让更多年轻群体接触并理解革命传统文化,使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2 群众文化工作概况
群众文化工作是推进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主要涵盖文艺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近年来,各地广泛开展以革命历史为主题的文艺展示,通过“文化惠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组织巡演、戏剧表演、电影放映等活动,并结合本地特色红色文化地标,形成多样化的文化供给。
在推动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丰富的内容选择尤为关键。例如,使用革命题材的诗歌、小说、音乐,深入挖掘地方革命历史,创作具有现实意义的艺术作品。推进资源整合,有效利用公共文化单位与民间文化团体的资源,形成资源共享的良性互动机制。
同时,技术手段也在群众文化工作中不断创新应用。数字化平台的运用为广泛传播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渠道,创建微信群、公众号等,增强与年轻群体的互动,提高文化传播的现代化水平。为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应实施开放式的策划机制,鼓励地方自发组织文化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活动内容、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等方式,增强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认可和参与意愿。此外,评估机制应对文化活动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依托数据分析反馈结果,改进和优化后续活动的设计。
在传播形式上,对革命传统文化的表现手法应结合现代审美需求,运用互动体验、沉浸式展览等新形式,让参与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增强情感共鸣。通过跨界合作,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协同,也将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拓展更多参与维度,以激发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革命传统教育融入群众文化工作的实施路径
3.1革命传统教育融入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加强宣传力度
革命传统是我们党的百年“传家宝”,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红色基因,应该深深地融进我们共产党人的血液和灵魂,内化为激励我们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让革命传统教育深深融进群众文化的日常开展中。
首先,基层文化组织要积极开展到户宣传工作,向基层群众宣传多种革命传统文化,使得基层群众初步了解并掌握这些文化内容,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群众更容易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在文化活动中获得思想上的成长。
其次,开展宣传活动,要定期到人口较为其中的公共区域进行宣传,例如广场、公园和商场等区域,将革命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时间、内容、形式等印刷在小册子上,通过现场讲解与发放小册子的方法让更多群众了解革命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可以借助于网络设备宣传,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媒体,让更多的人会对革命传统文化产生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
再次,借助公共区域的电子屏幕宣传,将革命传统文化活动制作成宣传视频,在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革命传统文化内容。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可以创新开展“我想对党说句心里话”等党史学习微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晒合影、抒党情、做问答,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党员及群众对革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促进革命传统教育活在基层、热在基层。
3.2革命传统教育融入群众文化工作必须体现地区特色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可以结合本地区革命传统文化特色进行优化创新,实现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目的。
首先,发掘地区革命传统特色,围绕着这些特色推进文化活动开展。深圳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根,曾先后孕育了“东方明珠”香港和改革开放“一夜名城”深圳[1]。宝安自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置新安郡迄今1600多年,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新移民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交相辉映、水乳相容。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宝安一直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的探索脚步从未间断,诞生了全国多个“第一”:引进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诞生全国第一家内地股份制企业、敲响“农地入市”第一槌、全国首创工业控制线,等等。1928年2月23日,中共宝安县委在素白陈公祠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由此撒播的星星火种,在宝安大地烙下了红色基因。宝安是深圳党史的红色起源地,从浴血淬火的战争岁月,到艰苦奋斗的建设年代,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宝安的红色足迹始终清晰。为了使革命传统教育深入人心,可以面向全社会,开展体现中共宝安一大会议元素的歌曲创作大赛、剧本创作大赛等,让广大居民群众了解身边的红色历史。
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可以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主题进行群众文艺展演,在追念革命先烈的同时,也可以增强民众的思想意识,活动内容围绕着革命之初先辈们在艰苦的时代背景下艰难前行为主,为了追求民族独立而毅然决然参与到血与泪的拼搏中来,最终实现了革命目标。突出党建特色,创新学习形式,深挖本土特色资源,宣传营造氛围等方式,宝安区推出党建宣传片《在路上》,并组织了100余场红色观影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更具鲜活性和感染力。
在形式创新方面,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提高参与感和代入感。此外,创新文化展览形式,利用AR/VR技术,打造虚拟实境体验馆,展示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使观众能够环境浸入式感受历史,这样的展览每年可活动至少两次,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宝安区创新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湾区追梦人》等摄影大赛,从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获奖摄影作品《闪耀明珠宝安湾》、《唱响大湾区》、《大空港的建设者》、《为建设者高歌》中,完美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宝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其次,可以邀请革命先辈进行现场演讲,通过讲述真实的革命事迹,让基层群众对真实的革命事件产生更多了解,进而增强民众的民族情怀。宝安是深圳地区党组织的发源地,要运用好丰富的革命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好革命传统教育,讲好宝安革命故事,用先辈先烈感人事迹教育党员,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传统滋养自己、激励自己,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做好各项工作。
最后,要在地区特色文化中融入革命传统元素,实现革命传统与文化活动的相容,能够拖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发展,实现革命传统文化育人的目的。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一定的文化特色,例如内蒙古地区的套马杆文化,云南地区的孔雀舞蹈文化,东北地区的秧歌文化。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可以通过深挖本土的红色资源,通过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为切入点,开展具有革命传统的文化活动,发挥地区红色遗迹的作用。很多民众对于红色旅游的兴趣非常大,我们应该发挥好红色旅游景点的作用,组织群众到红色旅游景点中学习革命历史知识,以红色旅游为契机推动文化活动的开展。
3.3革命传统教育融入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创新活动形式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所采取的形式存在差异,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中,要创新方式方法,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实现完美契合。例如,通过挖掘地方历史上革命先烈的故事和英勇事迹,编写具有地方色彩的教育读本,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亲近感。其次,结合现代科技,开发线上线下互动课程,如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革命历史微课堂,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并吸引年轻群体参与。
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可通过设立“红色文化志愿者小组”,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革命传统教育的传播,每组可设定10-15名志愿者,定期开展知识竞赛和文艺演出,用富有激情的形式传递革命精神。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交流,通过这些多层次、多角度的活动与创新内容,可以更有效地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的渗透力,使其在群众文化中扎根生长,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和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一贯讲求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寄寓着先贤的理想,激荡着一代代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2]。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以开设网上革命纪念馆打卡点、云上革命传统实践活动,让广大党员群众开展“指尖上的精神洗礼”。宝安是深圳红色历史的“发源地”,立足本土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宝安区近年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氛围,上线全市首个党史学习教育数字体验馆,发布30个“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地标,建设首批12个村史馆,“湾区之光”摩天轮开设“红色时空舱”,打造宝安“红色名片”,吸引了众多党员群众前去打卡,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推动革命传统教育渐入佳境。
作为新时代的群文工作者,我们要以更坚定的文化自觉面对人民大众的日益旺盛的美好生活需求,以高质量的精品力作,搭建起党史知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真正让革命传统教育走进普罗大众中、“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推动实施群众文化工作中,可以尝试与周边企业、民间社会组织等开展“红色旅游”项目,结合旅游产业,推动革命文化展示与群众文化生活的融合。推荐成立“文化合作联盟”,定期召开交流会议,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一个立体的革命传统教育传播体系,确保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促进革命传统教育深入人心,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4.结论
革命传统教育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深度融入,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增强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感。实现革命传统教育与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机结合,不仅在于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传递,更在于文化精神的深入人心。在探究革命传统教育与群众文化活动融合方式上,我们应不断优化创新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本色,促使群众在参与中感受革命精神,提升文化认同,从而不断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努力把宝安区的群众文化工作建设得更有底色、更有成色、更有亮色、更有特色。
参考文献
[1] 徐玉莲,王丽慧,马妍林.红色文化传承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教育学术月刊,2021
[2] 胡娟.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路径研究——以安徽省L高校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3
作者简介
周涛平:男,汉族,广东梅州人,中共党员,本科,教育学学士、文学学士,全国阅读推广人。系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员、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