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人为何支持纳粹:平等对内 狂热对外

来源:环球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04 10:34

  

德国人为何支持纳粹:平等对内 狂热对外(图1)

  资料图

  为什么德国人二战期间支持纳粹?

  “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罄竹难书”这些词汇都无法描述德国纳粹的反人类罪于万一,然而纳粹是败于盟军,堡垒并非从内部攻破。德国内部虽有零星的反抗,比如慕尼黑大学绍尔兄妹的“白玫瑰”组织,共产党人“红色乐队”的地下组织,以施陶芬贝格为首的贵族军官刺杀行动,都没成气候。二战期间,德国民众的生存状况很是不错。民族社会主义(纳粹)的吸引力和他们的滔天罪行之间有着共生关系。纳粹的独裁被称为“受欢迎的独裁”。

  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的理论基础是种族主义,日耳曼民族或者说德意志民族是优等民族,而其他民族,特别是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但对德国国内的德意志民族的族民保证说,大家都是一个“族民共同体”,族民平等,机会均等。不讲阶级斗争,却讲族民或者说民族斗争。希特勒号召,“要建立一个福利国家,它应当成为所有国家的样板。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社会藩篱都会被一一拆除。”

  纳粹党的社会成分工人是大头(1930年统计,26.3%),加上职员和个体户,总计为70%。也就是说,纳粹党的主要社会成分是下层群众。1923年党员的平均年龄为二十八岁,50%在二十三岁以下。1933年希特勒粉墨登场出任总理时,戈培尔三十三岁,施佩尔二十七岁,艾希曼二十六岁,门格勒(臭名昭著的纳粹医生)二十一岁,希姆莱和弗兰克三十二岁,戈林是较为年长的一位,不过也是四十初度。德国那时就是由这些年轻人执掌大权,希特勒要求他的干部要给人“面貌一新的感觉”。对于大多数德国青年人来说,纳粹并不意味着独裁、镇压和言论管制,而是自由和冒险。一些人初出茅庐,便被赋予重任,信心满满,要使国家迎来一个“光辉幸福的未来”。《希特勒的民族帝国》的作者阿利说,民族社会主义“有足够的理由被理解为青年人的专政”,这个专政最终引发了二十世纪最大的破坏和灾难。

  这些青年纳粹中不少原是左倾分子,后来成长为杀人魔王的艾希曼说:“我内心的政治定位是左倾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同样重要。”(第7页)纳粹作家沃尔夫冈·希勒斯曾和布莱希特与贝歇尔(后任民主德国的文化部长——笔者)合作共事,一起排练颂扬斯大林工业化的赞歌《伟大的计划》,1933年纳粹掌权,他只需把原来文本中的“无产阶级”调换成“德国”即可完全照搬照用。纳粹所造就的新德国使得那些在游行示威、唇枪舌剑、打架斗殴中站在另一边的人反戈一击,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为了将族民或者说人民团结在一起,就需要一个敌人,大敌当前,最好动员。犹太人就成了团结德意志人民的黏合剂,很快也成了经济资源。1936年希特勒颁布了臭名昭著的《纽伦堡种族法》,它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和选举权,是将德国种族问题推向“最终解决”的法律步骤,因而被历史学家称为“欧洲有史以来最血腥的法律工具”。划分犹太人的标准并非来自人种学和遗传学,这样太繁杂,会引起太多的争议,而是以祖孙四代人登记在案的宗教信仰为标准。这样就出现了完全犹太人,半个犹太人,四分之一个犹太人的概念。哪些人的婚姻是混合婚姻或特许混合婚姻,也都有明确的规定。于是便出现了不论出身论种族的“自动化分类过程”。

  纳粹声称要建立“真正的人民国家”,上台后所颁布的第一批法律就是确保债务人的权利而限制债权人的权利,目的是“遏止人民的贫困化”;1938年更是以法律的名义废除成千上万的债务。“恶意的债权人”有时被当作“德国人民的败类”而予以严惩。那时被称为“我们的人民总理”的希特勒曾有言:“如果她最贫困的人民是她最忠诚的人民,德国将是最强大的。”戈林也放言:“房屋的所有者如果冷酷地和毫无顾忌地让贫困的人民无家可归,那么他们在这样做的同时也将失去国家的保护。”(第12页)纳粹党各省部头目反对官僚作风,声称要贴近人民大众,要求公务员“既要不辞劳苦,又要不怕牺牲自我利益,从而才能够公正地实现社会福利思想”。

  希特勒上台时有六百万失业者,他许诺“工作,工作,再工作”,为此进行巨额贷款,开展各种事业,特别是军工,扩军备战,战前可说达到了充分就业。纳粹深刻理解大抓民生的意义,首创性地提出“休假”,使休息日增加了一倍,并开始发展大众旅游,十四天的德国全境游只要四十至八十帝国马克。

  希特勒甚至还提出“全民汽车化”,于是“大众汽车”应运而生。面对世界市场和气候的不确定性,确立和采取了许多保护农民的制度和措施。今天欧盟的农业制度、道路交通规则、强制保险制度、儿童补助制度、税率等级制亦即自然保护的基础都来自那个时代。纳粹确立了养老金计划,让年老和贫穷不再是同义语,“使老年工人的生活水平和其他职业的同胞没有明显的差别”,联邦德国持续并发展了这一制度。

  该书作者认为,纳粹追求德国人民内部的平等,提倡平民主义,反对精英主义,并没有去发扬普鲁士的臣民精神。较之魏玛共和国时代,它更多限制了垂直型的决策模式,并朝着横向型现代决策模式迈步。

  全民公决,1935年1月萨尔重回德国;同时德国军队开进非军事区莱茵兰,从而违背了《凡尔赛和约》,继而退出国联。在国际上受到谴责,可在国内却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1938年进而吞并奥地利,德国人认为这是实现了1848年革命的理想,把希特勒看成是实现民族统一的伟大英雄。当希特勒在维也纳英雄广场高声宣称:“我们先人九十年前为之奋斗和流血的事业,而今终于完成了!”整个民族都为之欢呼雀跃。

  纳粹掌权的初始阶段,一直实施外紧内松的政策。1937年盖世太保把行政人员计算在内不足七千人,要监视六千万人。绝大多数的人是根本用不着监视的。希特勒上台伊始便以霹雳手段镇压反对派,在这最初的恐怖之后,直至1936年底,也就是集中营建立了近四年之后,也只关押了四千七百六十一人,这当中还包括刑事犯和酗酒者。

  纳粹要在德国人内部建立“人民共同体”,希望开创这样一个环境:使一个人的生活道路、职业选择和社会声望尽可能少地受社会出身的影响。在经历了内战、阶级斗争和政党倾轧的时代后,这样的“共同体”抑或“大家庭”来得正逢其时。它很快便超越了狭隘的政党界限,动摇了德国内部反对派的基础。墨索里尼将其称为“民主极权主义”。

  纳粹宣传,一战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布尔什维克主义给了“背后一刀”,破坏了内部团结。他们反对犹太人是为了自卫。“世界犹太人集团”正以三重身份征服世界:“一是犹太人,二是与犹太人勾结的财阀,三是犹太化布尔什维克。”为掠夺、剥夺和残杀犹太人大造舆论。首先给犹太人戴上“人民的异类”和“人民的敌人”的帽子,然后百般刁难他们,致使他们“被自愿”地或者被迫地交出财产和产业,完成犹太人财产“雅利安化”或者说“国有化”的进程。到了1938年,对延误者对抗者就开始使用暴力了。纳粹的财政专家们竭泽而渔,为了弥补财政上的亏空,又想出“犹太人赎罪金”的怪招,为缴纳赎罪金,犹太人出卖住房、证券和公债。这十亿帝国马克的赎罪金转化成全民所有,全体德意志人所有,“用于所有德国民众的福祉”。纳粹得意洋洋地说:“赎罪金法规在民众中广受欢迎。”

  在战争期间,“元首”希特勒以及纳粹大大小小的头目们,总结分析了一战时期德国内部团结遭到破坏的原因,所以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社情民意,掌控予取予夺大权,用来收买人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一个任何时候都有多数人支持的专政。战时食品分配立足于公正,确保马克币值稳定,照顾军属,不增加弱势群体的战争负担,凡加班必有加班费,加班费免税,以期一个稳定的后方。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